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墨子思想在新时代的价值研究(一)

作者:宋丽惠 陈华

摘要: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被称为“科圣”。他的《墨经》中涵盖了哲学、逻辑学、政治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光学、力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墨家学说的伦理、和平、政治、经济、管理、科学、教育等思想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墨学;当代价值;科学精神;法治精神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潘建伟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成功发射。它不仅将有助于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还将开展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空间尺度实验检验,加深人类对量子力学的理解。

这颗卫星没有使用孔子、孟子的名字命名,为什么偏偏命名为墨子号呢?这是因为墨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科学家之一,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墨子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用他的名字命名是为了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他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学在战国时期曾经盛极一时,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儒家理论逐渐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特别是西汉武帝时,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墨家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墨子出身“贱民”,其思想主要代表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这导致他的思想主张在封建皇权社会难以被广泛接纳和传播,墨家的平等思想也为封建宗法制度所排斥,墨学不适合新兴地主阶级和封建专制政权的需要,慢慢走向衰落。从清初开始,墨学开始复兴,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人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束手无策,《墨子》中的自然科学和逻辑学引起了清朝学者们的注意,以梁启超、胡适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希望墨学复兴以救中国。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报告还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墨学中的许多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墨子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依然烟熠生辉,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科学精神–科教兴国战略

中国传统文化重政治伦理、轻科技理论,所以中国古代产生了数不清的思想家,但是科学家却不是特别多,诸子百家之中,墨家是最富于科学精神的一家,因此,墨学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有着特殊的的地位和贡献。

墨子最早提出过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并成功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墨经》在两千多年前关于小孔成像的描述,与今天的照相光学所讲的是完全吻合的。

墨子的科学精神集中体现在墨经、墨辩之中。墨经是墨家科学思想的精华,包含了政治、经济、哲学、教育、逻辑学、语言学、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在中国和世界学术史上享有声誉。墨辩是墨家逻辑学理论和体系的大纲,也是第一个中国古代较为完整的逻辑学体系,论述了“辩”的作用、立“辩”的方法、辩者应遵守的原则。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崇尚科学理性的启蒙大师。墨学之中注重实践、崇尚科学的思想,为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一、法治精神–依法治国

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里第一个提出依法治国主张的思想家。在《墨子·法仪》中,墨子以工匠依规矩画方图拍而广之,批评当时的执政者:“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度,此不若百工,辩也。”他主张“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关于立法问题,墨子在《墨子·法仪》中提出了如下两点:(1)法不是维护暴玫的工具。“法不仁,人不可以为法。”联系墨子对“仁”的阐述,可见墨子认为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尊严、价值、权利。(2)法不是人治之法。墨子认为“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究竟谁来立法?考虑出于人性现实弱点的考虑,不能由君王来任意立法。

关于“法”的种类,墨子认为有宪法(宪)、刑法(刑)、军法(誓)。他在《非命》中指出:(1)“所以出国家,布施百姓者,宪也。”(2)“所以听狱制罪者,刑也。”(3)“所以整设师施,进退师徒者,誓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