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昌林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时代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宏阔视野和科学方法,全面、系统、深入、创造性地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和作用。习近平认为传统文化有益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如此,习近平还指明了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科学理论原则和正确方法,即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把坚持马克恩主义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做好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在交流互鉴中提高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习近平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文化基点和精神支撑。
关键词:习近平;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实现路径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彪炳于世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未来中国和世界发展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重要场合,比如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央党校开学典礼、毛泽东诞辰120年纪念大会、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大会等重要活动的讲话中系统深刻论述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要义、基本内涵、当代启示、重大价值和积极作用,引发国人积极学习和认真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习近平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具体包涵哪些内容?如何理解与认识?实现传统文化价值与作用的科学理论原则和正确方法是什么?本文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展开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传统文化有益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构成中的最深层、最持久的要素和力量,决定着文化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向,因而是文化的要义和精髓所在。在习近平看来,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维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存续和发展,历来是各民族、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个时代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坚守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是作为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共同认同的“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十八大进一步概括和凝练而形成的。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关键词二十四个字,涵盖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造什么样的社会和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三个层面的理论规定和现实要求。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价值观念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进步起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育并使之广泛认同和自觉践行?习近平首先考虑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明确地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可见,习近平之所以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是因为他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任何价值观一样,都不是抽象的孤立存在,其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稳固根基,是一个漫长的积淀和渐进过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渊源和根基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珍贵的思想资源和道德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孕育和生发提供了丰厚滋养。比如,国家层面的富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夙愿。《管子》认为:“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屈原《惜往日》有“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的诗句。《史记·李斯列传》指出:“李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富足强盛时期至今为国人津津乐道,也成为人们的不懈追求。“富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要实现的首要价值目标,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第一要求。在社会层面,“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管子·形势解》),“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等贵贱,均贫富”,“王者犯法,与庶民同罪”等主张对当代国人平等、公正与法制观念影响至深。在个人层面,“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诚者,天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观点,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规范血脉相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