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封 韩鹏
从古代中国人传统意义上对华夏文明的认识来分析,确认华夏文明发源地,必须具有几个重要的基本条件,才能纳入华夏文明原始发源地研究的范畴。
一是伏羲肇始河图洛书的所在地。因为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最早产生的根本性标志,也是中国最早“天人合一”的“天地之中”所在地。
二是华夏文明源头必须在“河水”流经之地。因为中国人文历史上最早的“河图”之“河”,是四渎之一的“河水”、或称“西河”,而不是黄河下游之外别的什么“河”。
三是四渎之一“河”“西河”,在黄河的下游的首端。因为只有下游才具有“河播九流”,出“河图”“龙图”的地理特征。离开了“河播”之地,就没有“河图”之“河”文化产生的历史和地理依据。
四是“河播九流”的地理特征,是判断黄河下游流域的基本标志。因为“九流入河”的地理特征,只有在黄河上中游流域才会出现,但却不是出“河图”“龙图”之地。
五是上古时期的“昆仑山”或是“九州”,都是黄河在下游的大海中,冲积形成的河州、或称土阜高台。因为只有黄河下游的东海,才具有“昆仑山”“九州”被四海、四渎环绕的地理环境。
六是“三皇五帝”是一个血脉、文脉、地脉相承的氏族繁衍体系,均居住在“万祖之山”的“昆仑山”“九州”之中。因为“三皇五帝、夏商王朝”等,都是用“河图洛书”等历法得名和定位的上古帝王,故也共同居住在“河图洛书”“昆仑山”“九州”的原始发源地,不应该将其分割成毫无历法规律可循的四面八方。
七是直到商纣王灭亡,商王仍居住在黄河下游、四渎流域的“朝歌”王都,也被周武王称作“宅兹中国”的大邑商都之地。因而,也是对三皇五帝夏王共同居住黄河下游,即四渎流域的一种地理传承。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华夏文明发源的标志地不清楚,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及出生地不清楚,三皇五帝居住昆仑山、九州定位依据不清楚,上古时期华夏民族历法用途不清楚等情况下,冒然开展如此重大的探源工程项目,不说如同儿戏,也具有较大的盲目。
各地跟风附会的华夏文明探源工作,不仅大量浪费了地方的人力财力,还助长了一些愚昧无知和造假行为的出现,到了应该进行深刻反思和行为规范的时候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