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朱熹《易》学的象数倾向及其学术背景(一)

作者:王铁

宋代《易》学,是《易》学发展上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形成了不同于汉唐《易》学的宋《易》。宋代《易》学研究也是空前繁荣的,作者众多。前人将这一时代众多的《易》学家分为义理与象数两派。这一研究倾向的差异,在当时的《易》学研究中确实存在。北宋义理学一派影响较大的,有王昭素、胡瑗、王安石、程颐等人。魏晋之际的王弼,一反汉儒的象数之学,主要据爻之是否得位、得中、适时等来解释经文,而往往归结于人事。北宋义理学派解经,继承了王弼的这套义例,排除他的玄学成分,而着重于以儒家的观点,阐述有关人事方面的议论。这一派《易》学到北宋中后期达于鼎盛。

这一派的《易》学研究,有一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也注意从汉代的象数学中吸收一些方法和内容。例如汉儒主要以卦象解经,甚至有互体、半象之说。王弼反对汉儒的泥滞于物象,解经尽量回避言象。孔颖达《正义》则稍有变通。到北宋,今所能见到的,如范仲淹作《易义》一文,则多以卦象释卦之时义,如以”山泽通气”释损卦,以”火入地中”释明夷等。胡瑗和程颐也用物象,如胡瑗释蒙象传云:”艮为止为山,坎为险为水,山下有险,窒塞而不通,则是蒙之象也。”这样的例子在他的《周易口义》中很常见。王安石在《易泛论》中则明确地说:”《易》象之大概,见于乾坤之说,推而长之,则凡《易》之象可不疑矣。”他的学生龚原在《易讲义·序》中更进一步主张:”学《易》者因象以穷变,因物以明道可也。”王氏之学是北宋后期的显学,他们的用象的主张,在当时必有很大影响。

又例如,在宋代义理派的《易》学著作中,用十二消息卦,甚至用孟、京卦气系统来讨论问题,也十分普遍。宋代义理派《易》学的这一现象,说明这一派中的许多人,客观上也不满足于王弼《易》学体系的狭隘、单调,努力争取有所创新,但是他们终究不能从这一体系中走出来,另辟新路。象数学家则能在王弼的体系之外,开拓新的境界。北宋象数学一派《易》学家,最重要的是刘牧与邵雍。据宋人的记载,二人之学都出自宋道士陈搏。刘牧是宋仁宗时代人,著有《易数钩隐图》三卷。

《易·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于是后人便有关于河图、洛书的种种议论。西汉出现的《河图》九篇、《洛书》六篇是谶书,其内容是预言和占验。西汉末刘歆说:”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尚书》伪孔注说:河图者”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时出于洛水,”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他们说伏羲法河图而画八卦,禹法洛书而陈九畴,但河图、洛书具体究竟是什么形式,则无人说过。刘牧在《钩隐图》中则提出了具体的河图、洛书的形式。他将数术中太乙、九宫的九宫图,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纵横皆十五之图,称为《河图》,将五行生、成数分别布于四方和中宫之图(此图本于郑玄、王弼注《易》大衍之数),称为《洛书》。

刘牧的《易》学著作一产生就有大影响,他的学生吴秘于庆历初将之献于朝廷,有诏优奖。吴秘作《通神论》,黄黎献作《略例隐诀》,徐庸作《易蕴》,程大昌作《易原》,皆发明刘牧之说。其时有宋咸坚持王弼以来的义理之学,作《王刘易辨》以驳刘牧,其自序说:”近世刘牧既为《钩隐图》以画象数,尽刊王文,直以己意代之,业刘者实繁,谓刘可专门,王可焚窜……”这席话正反映了当时刘氏之学的风行。邵雍与刘牧同龄而后卒,其《易》学之流传也略后于刘牧。邵雍的著作有《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其《易》学的精髓,则在于其子邵伯温《叙篇系述》所录之《先天图》、《一元消长之数图》等。《一元消长之数图》是《皇极经世》的纲领,它以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元在宇宙长河中犹一年,十二会犹十二月,以十二消息卦值之。开物于会月寅,总第七十六运,相当于一年中的惊蛰,天地之间始有人、物。尧即位于会月已,总第一百八十运,第二千一百五十七世,其时乾卦用事,阳极盛,人类社会之兴旺达到顶点。然后会月午一阴生。闭物于会月戌,总第三百十五运,相当于一年中之立冬,人、物又复归于消灭。

这一方法就是将汉代象数学中的孟、京卦气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循环扩展至十二万九千六百年。邵伯温所录《先天图》,有《先天数图》和《先天象图》。《数图》是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等数字的规则排列而成的六十四卦圆图,例如自午位右旋是一一、二一、三一、四一……以相应卦象代替数字,就得《象图》,例如一一是纯卦乾,二一是乾下兑上之夫,三一是乾下离上之大有……《象图》就是朱熹《周易本义》中的《六十四卦方位图》。乾一兑二等数字,是从邵雍的八卦生成过程而来,朱熹《易学启蒙》对这一过程有阐述。

《先天图》实质上就是邵雍新创的卦气图。邵雍的《易》学,主要着重于根据阴阳的消长来推吉凶,有明显的数术学特征。从其本质上说,是从汉代京房、《易纬》一派的《易》学发展而来。两宋之际发明邵学者,有王提、晁说之、牛师德、张行成等人。

北宋象数学家中,还有邵雍之师李之才。他的《变卦反对图》和《六十四卦相生图》,讲卦象的变化,是对汉儒卦变说的系统化。但代义理派《易》学家,例如程颐,偶而也讲卦变。从宋代象数学的总的情况来看,这一派对《易》学的发展,主要在于对《易》数的研究,这也是它区别于当时义理学的主要特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