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朱熹闽学学术思想的渊源(二)

作者:柯远扬

朱熹14岁时遵照父亲去世前的面嘱,随母迁往崇安,受学于刘勉之(白水先生),刘子翠(屏山先生),胡宪(籍溪先生),他们都接受二程理学,都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师事刘、胡三先生,其中以师事胡宪时间最长。朱熹之学遂能由刘、胡三先生、李侗而继程氏。刘、胡三先生不拘一家一派,亦要朱熹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都要涉及,后来朱熹的博学,与早期受刘、胡三先生教育的影响不无关系。胡宪是胡安国之侄,是胡氏家学”五贤”(胡安国、胡寅、胡守、胡宏、胡宪)之一,因此朱熹也深受胡氏家学的影响和启迪。刘、胡三先生注重《中庸》进德变化气质,得《易》为进德之门,他们为后来朱熹闽学以《易》、《庸》为理论基础奠定了基础。

“胡氏五贤”以胡安国(1074-1138,谥文定,福建崇安人)居首,所撰《春秋传》三十卷,为宋治《春秋》者之宗,明初被定为科举取士的经文定本。胡安国强调以义理说《春秋》,从而使其具有鲜明的理学特色。胡宏(1105-1161年)是南宋高宗年间造诣最高的理学家之一,其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音》一书,此书”言灼义精”(张轼语)、”思索精到”(朱熹语)。在书中胡宏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关于心性问题的详细论述,对闽学心性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宏是湖南湖湘学派的奠基人。他优游湖南衡山二十余年,四方从学者甚众,与朱熹齐名的南宋理学家张村师事之。后来张村继承胡宏学统,主岳麓书院教事,从者云集,遂奠定了湖湘学派的规模。胡寅主张心理合一,强调穷理而精义,则心之体用全,这种以理言心的思想为朱熹所继承。由此可知,武夷湖湘学脉,也是闽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显然,朱子闽学是从本体论上吸收融合了龟山道南学脉坚持的”理本论”和武夷湖湘学脉表识的”性本论”,创造性地以《易》、《庸》为理论基础,以太极为道体构成有自身性、理二重结构的独特风格的理学体系。1173年,朱熹写了《名堂室记》、《中庸集解序》、《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以及《伊洛渊源录》等。这些著述的完成,是朱熹理学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

朱熹闽学体系的基本形成是集北宗理学(新儒学)大成的结果。理学是传统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先秦儒学形成后,经两汉经学化,魏晋玄学化,隋唐儒、道、佛三教融合为宋明理学化。理学更富有哲理性、思辨性,提出不少新问题和新看法,从更高层次把握自然和社会,使儒学更加成熟。所以,海内外学者称其为”新儒学”。朱子创立的闽学,是新儒学的一个流派。

何谓”集大成”?”集大成”一词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之,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朱子上承孔孟,集濂、洛、关三派及闽中早期理学的成果而系统化为其大成,所以集大成不是简单地凑合聚集,而是儒学理论的新发展、新创造。

朱熹究竟怎样集大成呢?试以本体论为例加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发端于何处?为什么万物纷繁,复杂而又共处在同一世界上?这是孔孟儒学所未涉及的问题。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提出”无极而太极”的”一本”(无极)、”二气”(阳阳)”五行”(木火水金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无极而太极”提出世界从无中生出,有中又生出无。”无极”是宇宙本体的哲学范畴,是一种理念的精神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先于物质而存在的东西。这样对宇宙本源的解释只能是精神先于物质。朱熹吸收改造了《太极图说》,作了新的解释:”极,是道理之极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只是一个实理。””无极而太极,正所谓无此形状,而有此道理耳。””太极只是个理字”。由上可见,在朱熹理学体系里,”太极”是”理”或”天理”的同义语,这种以理为太极的思想,是对北宋”五子”(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把”理”与”太极”等同起来看成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根源,人类社会的必然法则和道德伦理准则成为闽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这样一来,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与”天理”合一,使伦理规范的”理”普遍升华为宇宙本体,获得了形而上学的普遍性与至上性。这是朱熹对北宋新儒学的真正贡献。新儒学之”新”于先秦汉唐的儒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在朱熹之前,张载提出气本论,二程否定气本论,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理本体论。但他们都忽视了”太极”。”太极”始终没有被提到与”理”等同的最高范畴的地位。邵雍主象数学,也是最早把太极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本,把它看成最高范畴的理学家,但却忽视”理”是最高范畴,在他那里,”理”只是物之理或是物属性的自然表现,它始终是属于“太极”之下。两者都没有把”理”与”太极”等同起来。程的理本论,受张载”气”思想的启迪,继承并改造了张载的气本论,把”气”作为”理”(无形无状)与”万物”之间的中介,基本上解决了万物由无形变有形乃至有生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论证了理气的关系,通过层层分析和思辨,从理论上确立了理本气末的宇宙本体论。可见,朱熹的理本气末的宇宙本体论的建立,是以二程的天理论为前提,吸收改造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接受杨时的启迪,利用张载气论的思想资料,以理气关系为中心环节,从理论上进行精密论证的结果。

朱子闽学之所以能集儒学思想的大成,创造出庞大精细的理论体系,有其深远的思想渊源。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朱子闽学思想的全部内容,特别是”理”、”气”、”性”、”心”、”情”等基本范畴则可发现,他的思想远承孔孟(仁义礼智),近接周程(太极、天理),吸收张载(”气”)和闽中早期理学家思想,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对儒家以外的思想并不排斥。”言有可取,安得不取”,就是他的态度。当然,他对这些思想文化并非兼收并蓄,而是通过分析鉴别,择善而从,来完善、巩固圣道。朱熹对道文化曾有较多接触,这对他理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朱熹以”道为主体”,又认为”道即理之谓”,把”理”与”道”相提并论。他曾指出”理”之得名自《庄子》”庖丁解牛”,而其论”理”又多与老庄论”道”相合。甚至他进一步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这与老庄论”道”,不仅思想一致,而且语言也很相似。因此,朱熹的”理本论”无疑是深受老庄的思想的影响,是老庄”道”的改铸。

闽学在南宋福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崛起于闽中大地,成为显学,绝非偶然。它是儒学复兴和发展的产物,又是儒道佛长期斗争、相互融合的结果。因此在弄清闽学的儒学、道学思想渊源的基础上,必须阐明闽学的佛学思想渊源,弄清闽学是如何站在儒家立场上,扬弃佛学思想又使其为儒所用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