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朱熹泉州事迹考(三)

作者:林振礼

朱熹与傅自得有”先人之旧”,自得对同安任上的朱熹”知顾甚厚”,两人过从甚密。淳熙七年(1180年),朱熹曾请傅自得为其父《韦斋集》作序。淳熙十年(1183年),傅自得谢世,朱熹从闽北来泉吊丧,并为傅氏写了《行状》。《行状》中说,赵令衿知泉之时,傅自得同官通判,外国商贾建层楼(清净寺)于郡庠(文庙府学)之前,”贾赀矩万,上下俱受赂。”然而,地方上的士大夫,读书人深信”水火五行之理,阴阳八卦之位”,”巽水汇洙泗桥(郡庠)”认为清净寺建于城内府学之前,既破坏了”八卦巽位”,又破坏了”泉庙学受盛山川”。于是,群起而告官。时为通判的傅自得受理时判决:贾胡番商”是化外人,法不当城居”,并”立戎兵官,即日撤去”,清净寺由郡旧罗城内迁出建于城外濠,即今存于涂门街的清净寺(在文庙偏东约200米)。这样,既不破坏”庠校科第人文”,又使清净寺作为点缀品,”峙文庙青龙之左角”,为文庙增胜。后来,郡守赵令衿等人受外国商贾贿赂之事败露,这就成为秦桧在绍兴二十五年命傅自得”体究”赵令衿的借口。

绍兴二十五年,傅自得受命来泉后对赵案”力图宽解”,按事十得一二,即”不复穷究”,为令衿开脱,又为请得”毋更置狱”,追纳所受金而已。傅自得与秦桧之流”必欲置之死地”的态度,两相对比,暴露了南宋朝廷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内幕。

秦桧生前大肆搜刮民脂,积资之巨,史家早有定评。”体究”赵令衿受贿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赵令衿”诽谤”,且”语及丞相”。因此,秦桧玩弄权术,耍政治手腕,即对傅得拉拢不成,反为疑忌;用傅究赵,是以疑人打击异己,傅自得若能为其所用则报以高官厚禄,若忤其意则趁机罢贬之,可谓一箭双雕,手段毒辣,用心良苦。傅自得终因赵案,于绍兴二十五年底被罢免兴化军知州事,随之被流放,徙融州(今广西境内)为民,后又转侧潮州,长达15年之久,直至乾道间复被起用。

秦桧为相,权倾一时,其党羽遍布各地。曾仕泉的主战派、正真的士大夫如朱松、赵鼎、刘子羽等都遭打击。赵令衿案及傅自得丢官受贬的现实对初仕的朱熹不无影响。慑于秦桧之流的政治高压,朱熹在同安曾劝诫学生说:”若夫朝廷之事,非草茅所宜言。而师生相与之诚意,亦不当数见于文字之间了,二三子慎之。”由于前鉴,其深层意识和私下言论,不能直接诉诸文字,由此可见朱熹初仕时期的压抑忧患,以及思想表现的曲折隐晦(秦桧死前尤其如此),与赵令衿案不无关系。

从赵令衿案的有关记载看来,今存于泉州涂门街的清净寺当是创建于南宋绍兴间。该寺的创建时间是本世纪以来研究海交史的中外学者共同关注、聚讼纷纭的问题。

陈知柔,字体仁,绍兴十二年进士。因不攀附秦桧以求显达,盛年从仕即动归兴,自号休斋。

“声名满天下,文字惊缙绅……异端斥佛老,吾道鸣孟荀”的泉南名儒陈知柔,对初仕为簿的朱熹”诱掖良厚”。淳熙十年,朱熹来泉凭吊傅自得后,与陈知柔有较长距离的游历,则”相与追游莲华、九日、凉峰、凤凰、云台之间。昼则联车,夜则对榻”,至洛阳”惨袂分携”-﹣未及二月,知柔辞世。

这次游历,在九日山以东三里许的莲花峰(即上文所引之”莲华”–“花”同”华”)上留下一处鲜为研究者道及的遗迹,即朱陈唱和之诗刻。该诗刻位于不老亭后,莲花石正面,阴刻楷书,直写。共七行,高三米许,宽一米半。兹录于下:

陈休斋朱晦庵咏和

一莲峰上几人攀,

千古清风起儒顽;

指点乾坤千里目,

世途隘甚此中宽。

陈休斋

八石天开势绝攀,

算来未似此心顽;

已吞缭白萦青外,

依旧个中云梦宽。

朱晦庵和

威淳庚午邑令萧余士明书程应芳刊

莲花峰高约120米,峰顶巨岩相依耸立,天然怒放八瓣,状似莲花,故朱熹咏以”八石天开”。峰上远在西晋就有莲花岩寺,中唐欧阳詹登第前寓此读书,至今欧阳书室尚存。晚唐著名诗人韩握曾隐居峰麓莲花湖畔。相传朱陈所寓之禅房,后为纪念书室﹣﹣朱文公陈休斋书室。朱陈唱和之诗,以物明道,蕴含深邃,同时寄托了各自的情怀。

四、《题刘氏宗谱序》的真伪

1990年,笔者曾以《关于朱熹三题》一文,提交有关学术会议,有的论者对其中朱熹一篇佚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后来再检阅有关文献,始悟之所以不足以证其不伪,关键在于忽略了对佚文的前面部分的考论,兹作补证。这篇佚文见于刘以健先生珍存的《温陵刘氏宗谱》:

《题刘氏宗谱序》

余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君之尊而无适不拱焉!俯察坤维,昆化为华厦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盼,譬犹祖之亲而无适不本焉!故君亲一理,忠孝一道。悖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地。今阅刘氏谱牒,上溯姓源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赞像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自而懵然者,愧于刘氏多矣!绍熙五年甲寅春三月新安朱熹顿首拜撰。

序文以《周易》首次二卦﹣﹣乾坤(乾象为天,坤舆为地)启其论端,进行引申、比类,糅合三才,推天道以明人事,论证封建伦理纲常和宗法制度的合理性。开头之大意说,臣民对于人君之尊,犹如众星环绕中天之枢﹣﹣北辰;子孙对于祖宗之亲,犹如万山顾盼华夏之镇﹣﹣昆仑。

“北辰”又被称为北极星,在古代人的想象中为天帝所居。四颗星中最明亮的一颗为太一,即所谓玉皇大帝,其他三星为三公(类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道教流行以后,北辰又成了道教的至高神太一真君,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圣星辰。有宋以前,李程曾作《众星拱北辰赋》。朱熹则撰有《北辰辨》,阐发其天文观:

帝坐惟在紫微者,据北极七十二度,故有北辰之号,而常居其所。盖天形运转昼夜不息,而此为之枢。如轮之毅,如毅之齐,虽欲动而不可得。非有意于不动也,若太微之在翼,天市之在尾,摄堤之在亢。其南距赤道也皆近,其北距天极也皆远。则固不容于不动,而不免与二十八宿同其运行矣……

如,说北辰为天形运转之枢,其理”如轮之彀,如皑之齐”与《刘氏宗谱序》中”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互为印证,其差别仅在表述上换了方式而已。

其实,”众星拱北辰”之说,可远溯孔子。考朱熹《论语集注》:

《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朱熹:”……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与序谱之文互证,如出一辙。可见,朱熹谓”北辰为中天之枢”,本于《论语》。

“昆仑”见诸史籍,如《山海经》、《尔雅》、《淮南子》、《河图括地象》等,谓”河自昆仑墟”,”地之中央昆仑”云云,不乏其例。考朱熹《楚辞集注》:

《离骚》:”遭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朱熹:”后汉书注,昆仑在肃州酒泉县西南,地之中也。”

《天问》:”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朱熹:”昆仑,据水经在西域,一名阿耨达山,河水所出,非妄言也。但县圃增城高广之度,诸怪妄说,不可信耳。”

此外,还见于《九歌·河伯》、《九章·涉江》等,从略不引。可见朱熹谓”昆仑为华夏之镇”本于《楚辞》等诸古籍。

《温陵刘氏宗谱》中记载刘琦(与岳飞、韩世忠同时的抗金名将)家族后裔迁泉州晋江祥芝(芝山)及安溪城关事。朱松入闽投靠的刘子羽,与刘绮为从兄弟,故朱熹晚年(65岁时)应刘氏后人之请,为刘氏宗谱作序,自在情理之中。序文与《语类》及其他著作中关于君臣父子的论述相吻合,行文风格亦相类,且不为任何人物事件张扬。而推天地以明人伦,”宇宙界人生界一贯直下”,其囊括之宏,论证之精,非长于综合之大师而能之乎?无疑为朱熹所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