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和合之心归大同

作者:开封 韩鹏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感知、思维、认识和创造人文世界的主体,归结于人之心,而不是人之外的东西,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创世理念。故有“心想事成”“用心良苦”“用心做事”“心为君主”“心为太极”等词汇形成。这是华夏民族创世观和认识论的反映,也是“惟心”哲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决定人认识人文世界能力的心,是人心;决定人类社会认识人文世界能力的心,是人类社会之心。人类社会之心由人心组成,人心来源于对大自然、天地万物的感知、思维和认识,故也用人心代表人类之心,社会之心,天地之心,也是大自然孕育之心。

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其中,他所立的“天地之心”便是人类社会的初心,是“天地人合一”“天地人之中”的“天地人之心”,是“始于人”“和于一”“归于中”的“和合之心”。

人类的“初心”,是认识和创造人文世界、人类社会的本源和本心,也是为天下生民立命、立性、立道、立理的基础。

它创始、总结、记载和传承于上古时期,存在于圣人伏羲创造的太极、大道、易学文化之中。张载继往圣之绝学的目的,就是让人类社会不忘初心、本心,让天下生民把握自己生存的命运,进而,实现天下、世界、社会和合、大同、太平的创世理想和自然生活。

所以,心是指人之心、人类之心、社会之心、天下之心。它是最早具有感知、思维、认识人文世界的本体之心,也为华夏民族“初心”“本心”形成的提供了本源和支撑。具有感知、思维、认识能力之心的产生,是人、人类、人文世界产生的标志,也是创造人文世界万物“存在”的物质和精神主体。

正因为如此,上古史料《尚书·大禹谟》告诫世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心法”,不仅是圣人尧、舜、禹禅让天下、传承创世本心,治理上古中国的大道大法,也是个人和社会修心立命、养性安身的处世要诀。

人文世界的产生,以人类世界的产生为前提;人类世界的产生,以人的产生、人心的启蒙开化为前提;人的产生、人心的启蒙开化,以感知、思维、认识大自然先天世界为始点。

所以,人、社会、人类,即整个人文世界形成的根本源头,在于“人”“人类”,在于“人心”“人类之心”。

此“心”不立,人、社会、人类就不会有“性”“命”“道”“理”的产生,也就无法形成人文世界、人类社会。

“人”与“心”,作为人文世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和始点,处在大自然先天世界结束,人文后天世界产生于“太极”“一”“中”“和合”的创世伊始阶段。因此,“人”“人心”,与“太极”“一”“中”“阴阳未分”“天地万物和合”同生同在,或是“和合”的同义词。

“和合”之位,用伏羲“太极”文化表述,是在“一”“中”“正”之位。故也称“一心”“一中”“中心”“中和”“中正”。

只有天地万物融会,天下才能和合,世界方可共生。进而,逐渐实现人类社会的大同。融会,是万物共存的融会;和合,是万物合美的和合;共生,是人类命运一体的共生;大同,是天地人万物和而不同、同而有异的大同。

决定人类社会和合、大同的根本因素,在于“人”“人心”;探索和合、大同的时空历法之位,在“太极”“一元”“中正”“中心”;创造和合、大同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天下归一,人类命运一体,社会和睦万民安宁。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天下、人类、社会和合、共生共存,就是实现天下、人类、社会大同理想的基本前提,也是天下、人类、社会大同的基本特征。可见,和合、大同,也可理解为:大道同行,和合共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