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化寻根,筑梦中华”实践队走进聊城市中国阿胶博物馆,深入领略阿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让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锻炼实践能力,挖掘阿胶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与意义,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https://www.guoxuebaike.cn/wp-content/uploads/2025/02/图片1-5-1024x536.jpg)
图为中国阿胶博物馆正厅
踏入博物馆,一股独特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在诉说着阿胶千年的历史。实践队员立刻被馆内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阿胶从先秦时期的雏形初现,到唐宋时期的声名远扬,再到如今成为备受欢迎的滋补佳品的发展历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来到阿胶起源展区。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介绍,了解到阿胶的起源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当时,人们已发现驴皮熬制的胶状物具有药用价值,并逐渐将其应用于医疗和养生领域。随着时间推移,阿胶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品质日益提高,逐渐成为宫廷贵族和民间百姓都喜爱的滋补品。
接着,实践队成员来到阿胶制作工艺展区。在这里,他们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和多媒体互动等方式,深入了解阿胶制作的复杂工艺。从精选优质驴皮,到历经泡皮、刮毛、焯皮、化皮、熬汁等50多道工序,每一步都严格遵循传统技艺,容不得半点马虎。熬胶过程中,师傅们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精准把控火候与时间,让驴皮逐渐转化为珍贵的阿胶。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积极参与博物馆组织的互动体验活动,亲手体验阿胶糕的制作过程,从称量原料、熬制糖浆,到搅拌均匀、切块成型,亲眼见证阿胶的诞生。
![](https://www.guoxuebaike.cn/wp-content/uploads/2025/02/图片2-4-1024x577.jpg)
图为阿胶制作工序概念场景展示
为深入了解阿胶文化,实践队成员翻阅古籍查找资料,认识到阿胶不仅是一味良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代,阿胶常被用于宫廷御方,是皇室贵族养生滋补的珍品;在民间,它也是百姓调理身体、馈赠亲友的首选。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等诸多医学典籍中均有详细记载,对滋阴补血、润燥止血等有显著功效。随着时代发展,阿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除传统的药用和滋补功能外,现在还开发出许多以阿胶为原料的保健品、食品和化妆品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https://www.guoxuebaike.cn/wp-content/uploads/2025/02/图片3-4-1024x580.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查阅聊城阿胶历史资料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系统掌握了阿胶从起源、发展到制作工艺、文化价值及现代应用的全方位知识,极大拓宽了文化视野,还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传承非遗的使命感。实践队后续计划将此次实践收获整理成宣传资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园、社区开展阿胶文化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非遗文化。(通讯员 宦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