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产生,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分类及收录代表:

民间文学通常可分为三大类:

1、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神话、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笑话。

(1)神话传说收录的包含了盘古神话——宇宙的开辟、女娲神话——人类的由来、昆仑神话——中国古代混沌的世界观、洪水神话——世界普遍流传的世界末日来临的神话、人类再造神话、射日神话、神农神话——农业的发明、黄帝神话、治水神话等十种基本类型的神话。

在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形成的盘古神话群,主要包括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及惩恶扬善、恩泽子孙的神话等,内容涉及开天辟地、世界毁灭、滚磨成亲、繁衍人类、体化万物等,反映出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体现了先民的原始宇宙观。申报地区或单位有河南省桐柏县、河南省泌阳县。

河南邵原及周边地区有许多创世神话广为流传。这些神话,内容丰富,包含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轩辕祭天与战神蚩尤、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播五谷、颛顼与共工、大禹治水等八大神话共六十余则故事(经过整理现已汇编成册,见《邵原民间传说故事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申报地区或单位有河南省济源市。

(2)收录的传说中,以民间四大传说最为流行:白蛇传、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

浙江省杭州市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习俗,使白蛇传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镇江市、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申报地区或单位有河南省汝南县、浙江省上虞市、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宜兴市。

孟姜女传说流传的范围极广,杞梁妻的事迹是为孟姜女传说原初的内容。孟姜女传说因其深厚的群众性,流传二千五百多年而不衰,流传地区遍及全中国,内容上也多有演变,本来是春秋齐国的杞梁妻(孟姜女),最终其悲剧命运却与秦始皇和秦长城联系了起来。申报地区或单位有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山东省莒县、湖南省津市市、河北省秦皇岛市。

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先秦时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传说之一,展示了我国农耕文明下男耕女织的社会结构和封建宗法制度下婚姻不自由的社会状况。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得到民众的广泛同情,这成为传说传播和繁衍的动力,也推动了“七夕”乞巧风俗的形成。对民间的伦理道德和大众的文化心理发生着重要的影响。申报地区或单位有山西省和顺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山东省沂源县。

(3)民间故事包含了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古渔雁民间故事、卡座东盟民间故事女、谭振山民间故事等。

其中,耿村故事资源丰厚,讲述人集中,又被称为“故事村”。该村传承的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截至目前为止,已记录、整理出耿村民间故事六千余万字,先后编印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部,公开出版了故事家专集和研究性著作10部,计955万字。申报地区或单位为河北省藁城市,相关传承人为靳正新、靳景祥、张才才。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伍家沟民间故事传承状况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有“北有耿村,南有伍家沟村”的赞誉。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申报地区或单位为湖北省丹江口市,相关传承人为罗成贵。

(4)笑话的代表是万荣笑话。

流传于山西省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万荣人以幽默、诙谐的性格演绎着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创造了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万荣笑话。自明末清初以来,万荣民间创造、传播了众多的笑话,且不断加以丰富、完善。万荣笑话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挣”字,如《七个痴虫光知道吃》、《爸,回》、《门保险没不了》、《前面不下雨》等,它是民众生活智慧的集中展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于研究山西地域文化心理也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申报地区或单位为山西省万荣县,相关传承人为解放。

2、韵文的口头文学样式:民间诗歌(史诗、民歌)、谚语、谜语;

(1)目录中收录的史诗内容较多,以《格萨(斯)尔》为代表。

《格萨(斯)尔》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申报地区或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传承人为罗布生、申报地区或单位为四川省,传承人为阿尼等。

(2)民歌包含了“吴歌”,是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它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多年历史。吴歌以民间口头演唱方式表演,口语化的演唱是其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吴歌是徒歌,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吟唱。其类型大致有引歌(俗称“歌头”,长篇叙事歌称“闹头”)、劳动歌、情歌、生活风俗仪式歌、儿歌和长篇叙事歌等几种。申报地区或单位有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无锡市、上海市青浦区,传承人分别为杨文英、陆瑞英、张浩生、王锡余,张永联。

(3)谚语包含沪谚和陕北民谚。

沪谚是我国几大著名的方言谚语之一。其中心流行区是上海的陈行,故也有人称其为“陈行谚语”。内容涉及时政、修养、事理、社交、生活、乡土、生产、自然等大类,充满着历代当地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申报地区或单位为上海市闵行区。

陕北民谚,申报地区或单位为陕西省榆林市。

(4)谜语包含了青林寺谜语和澄海灯谜。

青林寺谜语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青林寺村位于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的湖北省宜昌市宜都高坝洲境内。这个村的村民们擅长于制谜、猜谜,痴谜成风。在青林寺,几乎人人能说谜语,全村上下不论男女老幼,随时随地都能相互比试自己的得意之作。据调查,掌握谜语30至100则的占该村人口的15%,掌握100则以上的占该村人口的5%。申报地区或单位为湖北省宜都市。

澄海灯谜源于古代隐语、斗智炫巧的灯谜活动在当地有着较长的历史,至明清时代发展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保留了宋代临安“击鼓猜射”的传统开猜形式,独具特色。此外还有“送谜标”、“猜谜母”等民俗形式。申报地区或单位为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3、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

民间说唱分为评书、相声、快书快板、大鼓、弹词、渔鼓道情、琴书、牌子曲、时调小曲、走唱。民间戏曲可以分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如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小说歌滥觞于清代,最初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的人将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为本民族山歌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

后逐渐在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语言特点创作了一些作品,如《高皇歌》、《历期歌》、《钟良弼》、《白蛇传》、《十贤歌》、《钟景祺》、《蓝佃玉》等,由是形成小说歌。小说歌作为长篇故事歌,是畲族民众创造的独特的文学样式和文化载体。

申报地区或单位为福建省霞浦县,传承人为钟昌尧。

特点:

1、口头性

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2、集体性

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

3、变异性

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

4、传承性

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

5、直接的人民性

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

6、优越的艺术性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

后世影响:

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一方面仍然以口头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发挥着各种效用;另一方面,由于文学界的重视,对它广泛地进行采集、选择和整理,在广大人民中去发挥着新的作用。

民间文学的现实作用,还表现在经过研究后的理论知识的作用。把民间文学作品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科学原理,具有教育作用,再现语言发展,不仅能够正确了解作为劳动人民宝贵财富的民间文学,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原理,进一步激励人们的创造热情。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