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石一枝
郁达夫出生于1896年,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郁达夫的创作受日本文学影响颇深。相应地,日本评论者也对他的作品高度关注。大江健三郎认为郁达夫是“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郁达夫的小说带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亦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当初出版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他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带有日本私小说风格。内容香艳豪放,一经出版就轰动国内文坛。郁达夫也写游记、散文、政论、文学评论等,其中以游记与写景散文最为著名。此外,他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1920年-193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1933年-1938年。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1938年-1945年。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有人曾评价郁达夫是一个“愚人”,我想应该是大智若愚把。郁达夫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愚人”——这个愚人不是骂他蠢,实际上,这个愚人是塔罗牌意义的愚人,它既不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也不知道居安思危,他只是快活而纯粹的活着。郁达夫,就是一个文人,只不过是一个活在两种时代中间的文人,他一只脚也许落在旧社会青楼场所的门里,另一只脚却迈向了新时代的革命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