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

曾经的“我们仨”——杨绛

作者:白石一枝

穿越沧桑百年,历经浮沉人生,她独自在人潮人海影影绰绰,伴随逝去的流水年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迎来送往,曾经美满的三口之家也逐渐飘零得剩她一人。她,就是杨绛,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

1911年杨绛出生于北京,十二岁就随家迁往苏州,虽然当时一心向往清华大学,但惜于南方没有入学名额,反复斟酌下她选择了苏州东吴大学,并在1932年从东吴大学借读到了清华大学,完成了一次“曲线救国”的求学历程。也是在清华借读期间,她认识影响自己一生的伴侣:钱锺书。

第一次见面,钱锺书穿着青布大褂,脚踩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他见杨绛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没有订婚。”从钱急切澄清自己的婚姻状况的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钱先生是对杨女士颇有好感的。婚后多年,钱锺书依然记得当初第一次见杨绛的场景:“頡眼容光忆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杨绛在钱钟书去世后也写到“我们仨失散了,留下我独自打扫现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就是这样一份从相识相爱到相守的感情,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1935年,杨绛在苏州庙堂巷家中大厅与钱锺书举行婚礼,婚后二人一起赴英国留学,求学的日子十分辛苦,但钱锺书也十分宠妻,当清晨的光芒还未笼罩雾都时钱钟书早已在厨房忙活开了,平日里“拙手笨脚”的他为睡梦中的妻子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睡眼惺忪的杨绛被钱钟书叫醒,他把一张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这样杨绛就可以坐在床上随意享用了。

留学结束后,二人携幼女钱瑗回国任教,钱锺书完成了《围城》的创作,杨绛也翻译了大量如《堂吉诃德》这样的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除了翻译,杨绛还在丈夫的熏陶下进行了许多自主创作,有蕴含动荡温情的《干校六记》,有高举女性独立解放意识的《回忆我的姑母》,也有着重刻画反应底层人物的戏剧作品《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

1997年其女钱瑗因病去世,次年丈夫钱锺书去世,原本羡煞旁人的三口之家突然间冷清下来,在女儿和丈夫双双离去后,杨绛没有消极度世而是创作了《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等作品,用静穆平和的文字记录那些与丈夫和女儿欢度的美好时光。

2016年105岁的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她的一生有体贴深爱自己的丈夫,有可爱乖巧的女儿,也有用润泽之笔创作的一部又一部作品,当我们捧起杨绛先生的书时,还能感受到铺面而来的丝丝温情,在她回忆着曾经的“我们仨“时感受到人间的挚爱。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