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

京派文学的鼻祖——废名

作者:白石一枝

说起京派文学,人们都很熟悉沈从文、林徽因、萧乾等这些著名作家,实际上最早高扬“京派文学”这面大旗鼓吹真善美的是奠基人废名。作为京派文学鼻祖,废名在文学之路上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将废名之名留在浩瀚无边的文学史中。

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1901年出生于殷实的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1922年,冯文炳考入北大预科英文班,成为周作人的学生。在北大求学期间开始发表诗和小说,冯文炳向着自己喜爱的文学领域逐渐靠近,后来又加入被鲁迅称作“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浅草社,并向《语丝》社投稿陆续发表文章。

那废名的笔名又是有何而来呢?其实直到1926年7月26日他在《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小说时,他才突然废掉本名,第一次署名“废名”,在此之前都是用自己的真名。1927年,他在《语丝》周刊上发表了一组日记,这篇题为《忘记了的日记》文章交代了使用这一笔名的缘起:“从昨日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个名字,就叫‘废名’。我在这四年以内,真是蜕了不少的壳,最近一年尤其蜕得古怪,我把昨天当个纪念日子罢。”

因为创作的理念发生转变,在四年的文学之途上“蜕了一层壳”,因此用新的笔名与过去划清界限,这就是“废名”的来历。冯文炳使用这一笔名在二十多年间发表了无数诗歌和小说,在所有创作的作品中都萦绕着一种人生苦乐交织的怜悯与哀悼之情。

废名以乡土小说为创作基石,宣扬“京派文学”提倡的人性真善美,生活在下层的平凡民众尽管困苦但也善良而质朴,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追寻与思考。通过一步步底层悲剧的叙述,废名的小说观照了平凡人的生存现实,也对社会动荡时期人情之美进行深入探讨,与周作人提倡的“人的文学”有有所继承和发扬。

废名以田园牧歌情调营造诗意古典意境,在他身上我们既能看到陶渊明、王维的影子,也能看到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南山和桃源。因为求学期间正值新文化运动退潮,废名和大多数青年一样陷入迷茫,但是后来他读到了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被作者在美丽故土上倾注的深情所打动,废名有感而发也创作出一篇篇令人心驰神往的田园牧歌式作品,借此来抚慰自己孤独、焦虑的心灵。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