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 鹏
通过对黄河下游、以开封古陈留为中心周边地区有关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三皇五帝”居住生活在昆仑山“中央之国”。而“中央之国”在中原,因而中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
自伏羲、炎黄、颛顼、帝喾时期开始,直到尧、舜、禹、商汤时期,他们共同的居住地均在开封古陈留一带。尤其是夏代,自禹、启、太康、仲康到杼、槐、芒、泄、不降、扃、桀,至少有11个王在开封东边不远处的古陈留空桑一带建立王都,这里是华夏历史文明发源的核心地区。
一
伏羲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和女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在太极、阴阳两仪的基础上发明创造了八卦,一说即“河图”。这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是中国文化历史的发端。八卦后来被星象学家用来占卜。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烹饪食物,确定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创立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图腾“龙”,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伏羲后来被中国神话描绘为“人首龙身”,被奉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古人认为,伏羲是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帝和黄帝之祖父,是女娲(也称女娲氏)的哥哥兼丈夫,为上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炎帝、黄帝同被尊为人文初祖。在中国神话里,他与女娲一样,是“人首龙身”或“人首蛇身”。尽管上古时期这种氏族的传世称呼和现代意义上祖父、兄弟、丈夫的含义有很大不同,但仍可以作为了解华夏人文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方面来认识。
“三皇”之一的黄柏氏伏羲,曾建都在开封古陈留县黄柏山。据柏姓家谱记载,黄柏氏住在黄柏山(今河南开封陈留)。传说他名叫“柏芝”,以柏木为图腾。他曾协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诸多功劳,但并不因此而自满。因此,他深得伏羲的信任,接替了伏羲氏东方部落的首领,即“皇”位。
柏姓文化中关于陈留(大梁)与伏羲黄柏氏的文化传承,与陈禾塬《归藏易全本释义精解》所引“(《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释:有白云从苍梧山升起,入于大梁。)严本作:太昊之盛,有白云出自苍梧,入於大梁。说明: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艺文类聚》所言“太昊之盛,有白云出自苍梧,入於大梁”相一致。
二
炎帝,为华夏先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初祖,为中国上古时期居住中原“空桑”的部落首领。
上古时期的原始先民很少,禽兽很多,所以原始先人把禽兽的肉作为主食。到神农氏炎帝时期,原始先民数量有了较大发展,而以禽兽作主食已显得不足,近距离内野生素食能吃的也几乎吃完了,但还是不能解决人民的饥饿。于是,炎帝根据天时、地利和生存需要,制作了劳动工具,教导人民耕种田地,种植庄稼作物,逐步解决了饥饿问题,百姓得以更好地繁衍生息。于是,他们称赞炎帝说:“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谓之神农。”
开封古陈留“空桑”是炎帝、黄帝建立帝都之地。清代学者潘振解释中国先秦史籍《逸周书·尝麦解》认为:“赤帝,指神农九世孙帝榆罔也,居空桑。”说明空桑在开封古陈留。南宋学者罗泌在《路史·后记》中也认为:“榆罔居空桑。空桑为陈留,故《归藏》启筮云: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又记载:“空桑者,兖卤也,其地广绝。高阳氏所尝居,皇甫谧所谓‘广桑之野’者。”
明代滦州知州陈士元《荒史》解释:“空桑,兖地也,一曰‘广桑’。”又记载:“帝颛顼高阳氏,立五官以正五位。少昊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开封陈留杞县西部的“空桑”“高阳”“兖地”,汉代归属兖州管辖,曾是炎帝帝都、颛顼封地高阳、商圣伊尹出生地;少昊“四叔”重、该等,亦称重黎,为上古时期帝王的司天地、定历法之官,也称羲和氏。羲和氏便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夏人后裔杞国“空桑”之地征集《夏小正》历法的作者。
炎帝在空桑发明了乐器,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据西周政治家公旦《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其中“方丘”之“方”为天圆地方之“方”,指地的中心,因此“方丘”也称“方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汉书·礼乐志二》记载:“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唐初经学家颜师古注释:“空桑,地名也,出善木,可为琴瑟也。”其中“神农琴”,也称“琴瑟”,是拨弦乐器;“善木”,称“桐”,又称“梧桐”、“泡桐”,盛产于开封、兰考一带,自上古时期以来就是制作古代乐器的极好材质,至今仍在传承。
西汉开封梁国孝王赠给司马相如的“绿绮”和东汉陈留蔡邕的“焦尾”琴,均制作于盛产梧桐的开封古陈留“空桑”一带。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据说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可见,炎帝氏族和“三皇”氏族,包括伏羲在开封古陈留居住具有历史传承性。
黄帝之“黄”,也是太极五行五色“青、白、赤、黑、黄”中的一个方位名称,轩辕氏因居有“黄”色,故称“黄帝”;浊水因流经“黄”地,故称“黄河”。由于黄帝居住在太极五行的“东、西、南、北、中”的“中”地,故也称“中央帝”。又因黄河的分支为江水,“江”与“鸿”互通,也称鸿水,所以黄帝也称“帝江”、“帝鸿”,鸿水也称鸿沟、浪荡渠、赤水、丹水、获(濩)水、汴水等。对此,《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说:“汴河古亦称丹水,汴水的前身是丹水。”
炎帝出生并居于东方江水南部的常羊山。据西汉经学家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东南为常羊之维。”故称炎帝生活的常羊山在天地之中的东南方位。因江水流经炎帝母系居住的常羊之地,故江水又由“羊”“女”二字组成炎帝母系之姓“姜”字,江水也称“姜水”。而黄帝则出生并居于江水北部的济水之南,故济水又以黄帝“姬”姓称“姬水”。对此,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说明炎黄二帝均出生、居住在黄河下游的江水(丹水、获水、汴水等)和姬水(济水、泲水、若水等)流域。
若以五行五方五色相称,江水也称东方江水、东江、青龙水、青(苍)水;姬水也称北方济水、北济、黑龙水、黑(玄)水等。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引商汤《汤诰》言:“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江”,即东江;“济”,即北济,与上古时期炎帝黄帝出生在黄河下游“四渎”水系的方位相对应。
轩辕氏黄帝帝都,在开封古陈留空桑西北之位,即开封古城北部的轩辕丘(楼)一带。据宋代学者罗泌《路史》记载:“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其实,开封古陈留空桑之地,就是战国魏国国都大梁管辖之地。故唐代王鹳《轩辕黄帝传》《广黄帝本纪》、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南宋《轩辕黄帝传》、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均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黄帝元妃嫘祖的父亲为封钜氏,被黄帝封在“大梁”北部、封丘西南部的“封钜”,即“丰沮”,也称“方山”。“方山”又称“丰山”、“封山”。“丰隆”是打雷的声音,故“丰山”也称“丰隆”、“雷山”,封钜氏也称“方雷氏”。“封山”之地也称“封父国”“启(开)封”、“封丘”“封人”等。
到了夏代,“封钜”为夏启所封的“封父国”,也称“河神”“河伯”“冯妇(冯翊、冯夷)”“后夔”“封伯”等。据《封丘县志》记载,“封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钜为黄帝师,胙土命氏”;“封丘地区是神农氏后人姜钜部落活动的区域,其先民已能制造石器骨器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上已使用陶器”。“姜钜”,在黄帝“胙土命氏”被封在封丘南、开封北之地,不仅是黄帝史官、帝师,也是黄帝的岳父大人。(待续)
以上文章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国学百科网意见,仅供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