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我谓昆仑在中原(四)

作者:开封·韩鹏
   (接前文)

(4)人皇炎帝居住建都与伏羲女娲同地。

人皇炎帝是父系伏羲、母系女娲的后裔和天、地皇位继承人,在天象中居东南太子方位;在地形中居伏羲、女娲皇都东南方向,为开封古陈留“空桑”(今杞县空桑村)。

人皇炎帝居住和建都,在太极五行中为“火、赤、朱雀、夏阳”方位,在古代历法中为夏季时节,其方位应在开封昆仑山的东南或正南方向,而杞县炎帝帝都“空桑”正在这一方位,古代归属兖州陈留国(郡)。
因神农氏居住和建都在太极五行“火、赤、朱雀”方位,因此,神农帝也称炎帝、赤帝、朱雀帝等。对此,清代学者潘振解释中国先秦史籍《逸周书·尝麦解》说:“赤帝,指神农九世孙帝榆罔也,居空桑。”[42]《河南通志·卷51》记载:“空桑城,在陈留县南十五里”。[43]也就是杞县空桑村。
无论不同历史时期,伏羲、女娲、炎帝皇都的名称如何称呼或变更,但是,都不会背离在天象中对应“三台”星宿、在地形中对应“昆仑山”、在人文地名中对应“都陈”、“承(陈)匡”、“陈仓”这些根本原则。而“都陈”之“陈”的本义,则是指开封昆仑山大阜东部、或东南部的陈留之地。
因此,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陈,太皞(伏羲)之虚也”。[44]文中“陈”,就是指伏羲、女娲、炎帝共同建立皇都之地。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晋书·地理志》记载:“昔庖牺氏生于成纪,而为天子,都于陈。神农氏都陈,而别营于曲阜”。[45]进一步说明,伏羲、女娲、炎帝皇都均在“都陈”一地。”

此外,西晋名医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姜姓也……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46]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三皇本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蟜)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初都陈,后居曲阜。”[47]
上述史典记载都表明,三皇共居开封昆仑山、陈留“都陈”,是一个客观历史文化传承。对此,宋代学者罗泌《路史·后纪一》明确指出:“天皇伏羲都陈留”[48]。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七·渭水》记载:“荣氏《开山图注》曰:伏牺生成纪,徙治陈仓,非陈国所建也”。[49]在太极九宫图文化中,“陈仓”之“仓”指东方“仓门”之位;“陈留”之“留”指东北方“天留”之位,也都在开封昆仑山东部、东北部之地,而不是周初陈胡公自开封之地南迁后,建立的“陈国”,即河南淮阳;也不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后来宝鸡市设置的“陈仓县”。

五、五帝时期的昆仑山。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时期的历史,说明司马迁认可“五帝”分别为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也认为,“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持有这种观点的,还有西汉礼学家戴德《大戴礼记》、战国末年赵国《世本》等古籍。因此,他们关于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五帝”之说,具有一定代表性。
无论如何表述“五帝”,都无法改变“五帝”是“三皇”氏族后裔和文化继承人这一根本事实,自然也改变不了“五帝”追随和传承“三皇”氏族祖地,居住和建都在天象“三台”、地形“昆仑山”这一地理方位的客观事实。于是,“逐鹿”先祖昆仑山之地中原的历史序幕,在这里拉开。
    (一)黄帝在开封昆仑山轩辕丘成婚建都。

轩辕氏黄帝是神农氏炎帝榆罔的帝位继承人。他与炎帝榆罔长子方雷氏封钜在玉门封钜(丰沮)(今河南封丘西南)联合起兵,打败了篡夺杞县空桑炎帝帝位的蚩尤氏,并与封钜之女嫘祖在开封北部、战国魏国国都大梁成婚,实现了炎黄两大氏族的大融合、大发展。

关于炎帝长子方雷氏封钜的封地,古籍有具体记载。据战国时期史典《世本?氏姓篇》记载:封钜“封氏,炎帝之后,封钜为黄帝师,胙土命氏,夏封父,侯国君也,今封丘”。[50]“封钜”、“封父”、“封丘”,就是现在河南封丘西南一带。
关于黄帝与方雷氏封钜之女成婚的地理方位,古籍也有具体记载。据汉代司马迁《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51]唐代医学家王鹳《轩辕本纪》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52]“大梁”,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开封。
轩辕氏黄帝的帝都轩辕楼,也称“轩辕丘”、“轩辕山”等。开封古“大梁”北部的“轩辕山”,位置在杞县炎帝帝都“空桑”的偏西北部。据宋代学者罗泌《路史》记载:“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53]这与黄帝居太极五行“中土黄”,炎帝居太极五行“南、火、赤”的地理方位相互对应。
黄帝元妃嫘祖,先随祖父炎帝居住开封东南部的杞县“空桑”,后随父亲方雷氏封钜、丈夫轩辕氏黄帝居住开封北部的玉门丰沮和轩辕山。嫘祖是华夏民族开发育蚕、纺织和丝绸之路的创始人。据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通鉴纲目·前编》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54]从此,华夏先民有了种桑、养蚕、抽丝和纺织丝绸,制做衣服的文明历史。而黄帝、嫘祖在开封古“大梁”成婚之地,就是开封北部约八公里、黄河大堤南岸的轩辕楼(丘)之地。轩辕楼西北部、封丘西南部,古称“濮上桑间”,是郑、卫两国男女歌舞幽会、采桑养蚕之地。

(二)颛顼帝封地和初都在开封杞县高阳镇。

颛顼帝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后裔,出生于开封古沙水下游的杞县空桑一带。古沙水因水质净洁,被称作“若水”、“弱水”,也被传道于开封昆仑山的老子称作“上善若水”。此水的上游称作“阴沟”、“白水”、“翟(狄)沟”、“巴河”、“沮(濉)水”和“湛水”等,下游经开封、陈留、杞县等地入古“浍水”、“汶水”、“涡水”,也经“沙水”、“蔡水”、“阴沟”入“颖水”、“汝水”等。颛顼就出生在“若水”之滨。
对此,汉代司马迁《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二子,“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55]国内许多学者认为“若水”、“蜀山氏”在四川境内的雅砻江之地。其实不是,而是在开封的古“沮(濉)水”、“沙水”、“巴河”河滨。
关于“巴河”之地,历史上多有变迁。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陈留县”条记载:“巴河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下流经雎州北十五里,下至宁陵县北”。[56]
关于“沙水”之地,曾流经杞县高阳镇南部、圉镇西部。据中国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论济水和鸿沟》记载:“沙水。这条水道所经过的城池及有关的地方见之于现代舆图的,有如下的十余处:渠水和汳、睢诸水是在大梁城附近分的,由大梁城而南,渠水(包括其下游的沙水)迳梁王吹台(今开封市东南)东,又迳陈留县故城(今开封县陈留镇)西,开封县故城(今开封县朱仙镇东南六里古城)东,斗城(今通许县东北三十里斗厢集)西,三里冈(今通许县东五里)东,圉县故城(今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西,白亭(今扶沟县东北五十里白亭城)东,扶沟县故城(今扶沟县东北五十里古城)东,陈城(今淮阳县)东。”[57]

遗憾地是,史念海先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战国时期大梁在夏朝时期的“核心”地位,也没真正意识到“渠水和汳、睢诸水”分流于魏国大梁的真正含义。正像“九江”、“汉江(水)”、“淮水”出自开封昆仑山又逐步南迁一样,古“鸿沟”、“沙水”也逐步自开封昆仑山南迁到河南周口、漯河、临颍一带。

若水、巴河,也与炎帝帝都杞县“空桑”同在一地。据战国时期秦国宰相吕不韦《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58]也说明“若水”与杞县“空桑”同地。

在先秦两汉魏晋二十二部诸子书合辑而成《二十二子·竹书纪年·卷一》中,清初学者徐文靖笺案:“(北宋史学家薛居正《旧五代史·志十二》)《郡县志》曰:‘高阳,故城在汴州,雍丘县(即今杞县)西南二十九里’……(三国学者邢子颐)《三郡记》也认为:“颛顼所造,是始封时,高阳在杞县”。[59]
因为颛顼帝的封地和初都,在炎帝帝都空桑南部的高阳之地,古人多将“高阳”与“空桑”视为一地,而颛顼帝也称“高阳氏”,或直称“高阳”,实为炎帝孙女嫘祖的后裔。
(三)帝喾有莘国在开封陈留东辛庄、辛庄。

帝喾为颛顼帝的侄子(兼外甥),也是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以“亳”为都城 ,以东方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据唐代著名姓氏学家林宝《元和姓篡》记载:“姒姓,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60]说明到了夏代,“有莘氏”也称“有辛氏”、“有姒氏”、“有侁氏”等。
有莘氏帝喾所建之国,也称“有莘国”。因“木”德在太极五行“东、木、青龙”方位,故在开封昆仑山的东部一带。后人称帝喾有莘氏之国为“古莘国”,“古莘国”的都城也称“亳”。

帝喾“古莘国”,在开封陈留炎帝帝都“空桑”的北部一带。据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记载:“汴州陈留县故莘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地。《国语》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61]陈留县东北三十五里的古莘国,今为开封祥符区杜良乡东辛庄,历史上曾因水患有所迁徙。清代哲学家焦循《孟子正义》注释:“有莘,国名。伊尹初隐之时,耕于有莘之国,正义引《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62]今为开封祥符区陈留镇辛庄。
帝喾在开封古莘国娶有“四妃”,成为华夏民族的重要分支。据汉代礼学家戴德《大戴礼记·帝系》记载:“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嫄氏,产后稷(今河南延津西南);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今开封黑池);次妃,曰陈丰氏,产帝尧(今开封陈留);次妃,曰娵訾氏,产帝挚(今河南中牟)。”[63]这说明周人始祖后稷(弃)、商人始祖契(阏伯)、陶唐氏氏族尧(放勋)、青阳氏始祖挚(帝鸷)都是开封古莘国帝喾的后裔。
下面举一例说明:有莘(辛)氏帝喾在开封西北部的黑池,也称“玄池”、“乐池”之地,与次妃有娀氏简狄婚配,生下了儿子、商人始祖契(阏伯),被后人演绎为“玄鸟生商”。

据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卷一》记载:开封“浚仪:青丘,亦曰玄池。女娀简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64]其中“浚仪”,为汉代开封县名,建在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遗址上;“青丘”,就是黄帝杀蚩尤氏的“青丘山”,即“昆仑山”,也是黄帝的出生和轩辕楼之地。据易学著作《河图稽命征》记载:“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于青丘”。[65]而“北斗”正是昆仑山黄帝的象征,也说明“青丘”为帝喾先祖黄帝轩辕楼(丘)之地;“玄池”之“玄”为黑色,也称“黑池”,在开封西北方向约十公里处,东距黄帝帝都轩辕丘楼(丘)约六公里。

上述地名,均在开封古陈留的帝喾古莘国,也是上古时期的昆仑山之地。(待续)

以上文章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国学百科网意见,仅供学术探讨。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