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石一枝
东坡居士在《琴诗》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可见一把音色上佳的良琴再有魅力,缺乏一个灵魂乐师最后只能沦落成焚琴的干柴。能发出高山流水的瑟瑟琴声必然要历经斫琴的修磨,而身为斫琴匠人、奏琴乐师的刘琪是最具发言权的。
斫琴是指对古琴进行加工制作的技术和过程,斫琴师则是指具备专业制琴、调琴技术的匠人。刘琪在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后,自然也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琴。“越是弹得好对古琴的要求就越高,可在那个时候,有钱也几乎买不到好琴,即使碰到自己中意的琴也因价格太高而买不起”,于是先生心中便萌生了自己斫琴的想法。这个突发奇想并非空穴来风,刘琪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而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中,先生得以绰对木性了如指掌。此后,经过反复查阅斫琴史料,又遍访当今优秀的斫琴师,刘琪终以它山之石,攻心中之“玉”。
名琴与乐师正如伯乐寻千里良驹,当年蔡邕在灶台之下抢救了那块几近烧焦的桐木,后来在这位音乐大师的制作下斫成了四大名琴——焦尾琴。“古琴弹奏赏玩保存时间久远,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悠久的乐器之一。一张好的古琴会越弹越好,它可以伴随琴友一生,不离不弃”刘琪满怀深情地言道,因为他在斫琴的过程中觅得良琴,寻得良驹。
“古人制琴有选良材、用良工之说,我认为除了要依古法,亦可创新,良材为首选,良工更为重要!”为了能成良工,刘琪除了钻研学习斫琴史料外,余时遍访斫琴名家,学习借鉴他者经验。因此,随着遍观群琴,刘琪在斫琴方面积累了丰富广博的知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今万取一收,造化已奇。
人言字如其人,而刘琪是琴如其人。刘琪自己斫的琴被琴友们誉为“琪琴”,所斫之琴除了继承保留经典传统款式外,还独创设计了二十多种新型款式,而那灵动的线条如月之曙、如气之秋,通体的造型端庄大气、俊美精致;作为“琪琴”之父,刘琪更注重琴的音质和质量,力求每一张琪琴音色松透纯正、余韵悠远,“琴体边部太薄,音色虚空,透有余而温劲不足,厚则焦躁,音色偏软,余韵较短,斫琴整体结构要讲究均衡。”
任时光转换,斫琴已然是刘琪生命的底色,他凝神专注方寸案台,俯仰之间道近匠心:“一辈子没那么长,做不了太多的琴,但我会尽自己所能,每一张琴都要做成传世的精品,这张琴无论给到谁,既可以愉悦他的生活,又能优雅他的灵魂,还能当成传家宝往下流传,何乐而不为?”
在刘琪看来,一张良琴应符合中庸之美,正如不偏不倚的君子般坦荡超然。他的“琪琴”如本人一样:宁静致远,雅亮圆润纳天地,厚积薄发,宏重健逸定乾坤。
主人公简介:
刘琪,男,汉族,1976年9月出生山东省鱼台县,音乐硕士,古琴艺术家,斫琴师。音乐理论功底深厚,能熟练演奏钢琴、古琴、吉他、长笛、竹笛、葫芦丝、巴乌、阿乌、陶笛、埙、箫等多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