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子部文献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由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所著,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全书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每篇各有不同内容。《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主要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出奇制胜,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讲究谋略。《孙子兵法》表明从宏观上我们需要在出兵前对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政治、军事、兵力等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估算出战事的发展进程以及胜负的可能性,再制订作战计划,这是战前用兵的要领。《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即讲“仁”,但是“仁”不仅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同时还有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实际需求,两者结合,实现真正的“仁”。

代表性名句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攻谋第三》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形篇篇》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兵法·形篇篇》

代表性典出成语: 

兵不厌诈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计篇》

百战百胜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终而复始

“终而复使,日月是也。”——《孙子兵法‧势篇》

避实击虚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兵法·虚实》

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篇》

无懈可击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篇》

影响与价值:

《孙子兵法》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通过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等深刻的战略理念展示出来,通过蕴涵在其中的“以德服人”“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学理念展示出来。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流传情况: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盛典”的美誉。作为华夏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中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法,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它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流传版本

1.简本,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初竹简抄本,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2.十一家注本,1961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年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3.武经本,如,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4.西夏文《孙子兵法》,藏于宁夏档案馆。

5.《太平御览》本。

6.《杜氏通典》本。

7.曹操的《孙子略解》为《孙子兵法》最早的注释本。

成书过程

孙武辗转到吴国时,适逢公子光政变。公子光即位后,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是由孙武草创,后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代表性名家评书

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刚写出来的。”

唐太宗:“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日本逢屋千村:”《孙子兵法》不是打仗的,《孙子兵法》是教人和平的,是和平主义者,是不战主义。”

孙中山:“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

毛泽东:“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

参考链接

1. 孙子兵法百度百科
2. 孙子兵法名言名句
3. 孙子兵法典出成语
4. 孙子兵法已流传多少年了?
5.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