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全书贯串了以史为鉴的思想,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主要内容:
《隋书》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叙述了自汉至隋凡六百年中国书籍之存亡、学术之演变,是对中国古代书籍和学术史的第二次总结,也是对中国学术文化史的一大贡献。《隋书·经籍志》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中国以后的四部图书分类奠定了基础。为后世遵用达一千余年。《隋书》十志虽成于众手,但作者都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因此它的内容丰富、充实。在正史书志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
其中《隋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书贯串了以史为鉴的思想内容。主编魏徵在给唐太宗上书时曾经说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愿当今之动静。以隋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惟其想到以史为鉴,所以对隋是如何灭亡的,对隋君臣上下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可谓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揭露。比如对隋炀帝大兴土木、三游江都,都有翔实的叙写。又因为魏徵等编书者有意写出人民对隋王朝的反抗情绪,因此在《隋书》中也较多地叙述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史实,这在《炀帝纪》两卷中记载最为具体。据统计,在纪传部分的五十五卷中有二十多卷,以及在《食货志》《五行志》里,记载了有关农民起义的情况。
代表性主要名句: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隋书·列传·卷十一》
明者防于无形,治者制其未乱。——《隋书·列传·卷四》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列传·卷三》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之气,人有喜怒哀 乐好恶之情。——《隋书·志·卷二十九》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帝纪·卷二》
书无不可读者!——《隋书·列传·卷四十一》
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隋书·帝纪·卷二》
古之君子,使人必报之。——《隋书·志·卷二》
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列传·卷七》
代表性典出成语:
迟疑不决
“迟疑不决,非上策也。”——《隋书·段文振传》
经邦论道
“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隋书·李穆传》
闭户读书
“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才子。”——《隋书·卢思道传》
雕虫小技
“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隋书·李德林传》
风云月露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隋书·李谔传》
高视阔步
“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隋书·卢思道传》
孤军作战
“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隋书·虞庆则传》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峻岳夷海。”——《隋书·音乐志中》
求贤若渴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隋书·韦世康传》
影响与价值:
《隋书》比起其它同类史书来,它有较少隐讳之处。比如,尽管虞世南在唐朝已成为唐太宗十分信任的大臣,但纪传中写到他哥哥虞世基的罪恶时,丝毫不加掩饰,再如,尽管裴矩、何稠等人已为唐臣,但对他们在隋朝的作为,也不加任何掩饰。这些方面都是《隋书》胜于其它史书的地方。当然,《隋书》的作者也不免历史的局限,因为碍于情面或政治上某些因素,在写到某些人物时也有回护或偏爱的地方。
《隋书》另一个可取的地方,是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保留了丰富的资料。南北朝时期,留下来的典章制度方面的史料极少,而《隋书》的史志部分,多达三十卷,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十志。这十志不仅叙述了隋朝的典章制度,而且概括了梁、陈、北齐、北周的政治、经济情况,有的甚至追溯到汉魏。例如《食货志》记载了自东晋以来的等级制度和货币制度;《地理志》记载了南北朝以来的建置沿革;《律历志》和《天文志》总结了南北朝以后一百多年来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关于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详细记录,也保存在《隋书》中。
《隋书》的《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目录书,叙述了自汉至隋凡六百年我国书籍之存亡、学术之演变,是对我国古代书籍和学术史的第二次总结,也是对我国学术文化史的一大贡献。《隋书·经籍志》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我国以后的四部图书分类奠定了基础。《汉书·艺文志》曾把天下图书分编为六大类,到东晋李充造《四部书目》,始分书籍为四部。《隋书·经籍志》吸取其长,正式将各类书籍标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下再分四十小类。这种图书分类法,为后世遵用达一千余年。
《隋书》也有不克服的缺点。例如它过分强调“天道”和“帝王之道”,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此外,由于隋末丧乱,图书散佚严重,因此在撰写时,也常常有史料不足的缺陷。有些传只能注明“图籍在记,多从散逸,不能详备”,造成某些传记空洞无物。这当然是不能苛求于古人的。
主要补本:
万斯同:《隋诸王世表》。
万斯同:《隋将相大臣年表》。
黄大华:《隋唐之际月表》。自大业七年(611)至贞观二年(628),按月表列起兵者兴亡。
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地理志》以隋代统一的疆域为纲,梁陈齐周时的沿革列于注中,时有疏漏错误,为杨氏考证重点所在。
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主要为志中失收的北魏北齐北周人著作。
章宗源:《隋书经诺志考证》。只有史部十三卷。一说此书本名《史籍考》,后人误改。注意辑录佚文,而于书之原委、撰人始末多未详考。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推寻志中所收书籍之本末源流,补直考订志所遗漏,远较章书为详备。
参考链接:
1. 隋书百度百科 2. 隋书全文 3. 出自《隋书》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