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生活中的儒家伦理

来源:《孔子文化》第13期

作者:郑治文

(续上文)

儒家伦理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源头,又以生活为依归,给我们呈现出生活—礼—儒家伦理—生活这样个脉络明晰的逻辑路径。概言之,生活即是儒家伦理之“源”与“用”。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正是儒家可大可久、延绵不辍、历久弥新的不二法门,儒家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扎根民间、深嵌中国人民鲜活的生活中,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千多年以来儒家伦理熏陶、哺育了成千上万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先贤志士,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坚实的支柱!其忠孝、仁爱、礼义、诚信、公正、机智、勇敢的事迹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后人纷纷仰慕效仿,引以为骄傲。

二、儒家伦理与现代生活

有着不同理论特质的儒、释、道精神资源构建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道教讲隐世避世,佛教讲来生轮回,只有儒家主张人生应该积极人世,奋发有为,提出安排现实人间的一整套秩序,塑造君子品格,注重道德教化,提升人们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因此,儒家学说才会被历代执政者所重视、所利用。诚然,由于时空的限制,儒家学说中确实有一些糟粕与现代文明的需求不相符合了(如五伦中的君臣之义等),这就更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取其精华,赋以时代特色,转换价值,为我所用。近百年以来,由于政治斗争思维的原因,儒家伦理一度被迁怒、歪曲、误解,被边缘化。人们把儒家伦理一股脑儿地视为封建渣滓,疯狂批孔,完全地否定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上的善风良俗、质朴诚信、仁义孝悌忠厚廉耻越来越少,而伦理沦丧、道德滑坡、信仰危机却愈演愈烈,这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困感。

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对儒家伦理的认识和重视不到位。中华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且是文明唯一不断者。中华民族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注重伦理道德建设,使民族文化具有伦理型的典型特征。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曾为中华伦理的价值体系构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孔子,其思想积极入世,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以道德高尚的君子人格为楷模,其影响跨越时空,成为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和伦理道德的规范所在。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符号,他的一系列思想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汉代以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文化。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主干的中华伦理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内核与载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绵延峥嵘的源头活水。中国统一稳定、疆域辽阔、经济发达、文明先进,曾领先世界文明两千年,中华文化影响远播海外。受中华伦理道德熏陶培育成长起来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如群星璀璨,民族英雄凛然千古,成为炎黄子孙千秋万代的丰碑。只是在近代,由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民族灾难深重,我们才暂时落伍了。19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和耻辱,在世界民族史上是罕见的。但中华民族一直在反抗、在斗,历经磨难而不亡,说明我们的民族有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拄其间。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先进变落后,落后变先进也是一种历史规律。“一唱雄鸡天下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正在信心百倍地建设现代化社会。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

然而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唯利是图、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拜金享乐等等。“市场经济正在中国蓬勃地展开,它固然为我们民族的崛起注人新的活力,但我们也不能不正视‘唯市场取向特征’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就人伦关系言,人与人之间正日趋以现实利益作为彼此来往的基以功效价值作为衡量关系的标准,人的情感联系和心灵交往则日趋淡薄,各种人际关系大有渐渐被市场关系和业务关系所吞没、所取代的趋势。功利至上的价值取向正使得我们的人伦关系变得外在化、冷漠化。因此往往会令人不时感到有一种疏离、孤立乃至苦闷、彷徨的感觉。”(引自徐洪兴《儒学文化的演变及其现代命运》)也正如张立文先生在傅永聚教授等主编的《中华伦理范畴丛书》代序言中所说:“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金钱万能的魔障使人们形形色色非伦理道德的灰色心态泛滥成灾,社会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假、恶、丑。信仰危机、道德滑坡、伦理失范、良心泯灭、亲情断绝、人性乖戾……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强大的政治、经济呼吁强大的文化,呼吁人的高尚道德,社会主义新型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社会的和谐有序、市场经济的健康发更除了依靠行政法规、法律法令的强制手段外,更有赖于伦理道德的力量来加以维系。今天我们在倡导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更离不开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应该相辅而行,并行不悖。

中华民族是极富伦理智慧的民族,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所积累的优秀伦理资源理应成为现代生活伦理价值体系的强大支撑,儒家伦理也无疑是可供汲取的巨大伦理资源宝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从人类的善性作出发点,发展出一套最能符合人性、切合人情的伦理观念,这一套伦理观念,其中蕴涵着不少精华的成分,它可以不受时间的影响,而与时俱进,因时变化,适应时代需要,即使在未来的社会中,仍然有其指导人生道德取向的价值,同时,针对当前社会的弊病,也仍然有其从根本上加以挽救的功能,因此,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去加以弘扬和应用。”(引自胡楚生《弘扬儒家伦理思想的精蕴•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道德观念》)当然,儒家伦理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道德观念,现代生活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博大之胸襟广采博收、援引诸家,既要继承弘扬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伦理,又要善于消化吸收西方伦理思想精华,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继承借鉴、整合创新。继承弘扬儒家优秀道德开掘儒家伦理精蕴,就要以普遍性时代性为参照完成其现代性转换,赋以儒家伦理子全新的时代精神。例如,儒家“忠”的观念,我们完全可以摒除其封建忠君的思想内涵,赋以其新的时代含义,现代社会之“忠”可以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家庭、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等等。对于“孝”,我们要批判对父母的愚孝观念,然我们又可从“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至于儒家仁爱、礼让、宽容、谦和、温良、恭俭、诚实、守信、刚毅、勇敢等等优秀伦理品格的现实合理性、普遍性就无须多加论证了。总之,儒家伦理绝不等于所谓封建礼教,那种非此即彼两元对立的斗争思维模式应该受到批判反思了,辩证审视、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为现代人应有之态度;返本开新、贯通今古、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实现儒家伦理之创造性转换,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改造国人素质,改变国人形象,确立优秀伦理道德在华人文化中的特色地位,这既可以作为以德治国、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力支撑,又可以得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的共同认可。对于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光辉梦想,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提高国人的整体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郭齐勇先生言:“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仍在老百姓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极具草根性,只要我们有文化自觉,善于启导,协调整合,仍然会成为我国发展的软实力。”(引自郭齐勇《中国儒学之精神》)所以我们也借此机会呼吁:儒学工作者在深入研究中外伦理道德理论的同时,应该下大气力关注草根文化建设,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民间,注重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以历代先进中国人的伦理心态为楷模,引领和启迪人们的心灵,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全社会善心善行的沛然兴起,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意识水平,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