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论“文化传承”作为大学的本体功能——兼论关乎国家安全的通识教育(二)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高原

(接上文)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谈到“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时指出:“任何一所大学,由于她的语言的民族性,她的育人的目的性,她的与知识发生联系的生活方式,她的组成者对至善的追求等因素,决定了其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承担着文化使命,只是与她的其他职能比较起来,未被充分认识而已。文化,以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本意,这个概念本身即具有教育的功能。文化始终被认为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是此民族与彼民族区别开来的生活标志,也是个民族被他民族要么向往要么远离的精神磁力。在当今,它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有时也被称为软实力。守护、传承、创新软实力,已是大学必须承担的新功能,也即大学应有的第四大功能。这个功能实现得如何,不仅决定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也决定着她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徐文对“文化传承创新”的作为大学功能的意义阐释得十分透彻。然而,笔者认为,如果真的想要这个功能发挥到位,“文化传承”就不应是大学最后一项功能,而应列为第一。只有如此大学的角色与功能才能到位,办大学的标的才能真正清晰。只有先守成文化,才能再科学研究、再人才培养、再创新、再服务社会,这个逻辑顺序就是大学的功能顺序与标的顺序,不仅不应被忽略,而且还应依此顺序办大学。强调大学的“文化传承”的第一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大学其他功能的发挥才将发挥顺畅、发挥到位,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得深具文化含量与精神品质。大学的第一功能应为“文化传承”,无此作基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就是无根的,是无土栽培。况且大学的其他几个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本质上也都同文化传承创新这个功能息息相关、骨肉相连,没有哪个功能的存在与发展可以避开文化传承创新这个功能。

雅斯贝尔斯指出:“大学应该成为 一个文化中心。”纽曼《大学的理念》认为大学是一个培育“人才”的机构,也是一个保存文化传统的地方。大学只有作为一个社会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文化的最主要战场,才能促进一个社会在优良文化基础之上的良序存在与良性发展。大学主要靠已有的文化培养人才,而非靠未知的知识培养人才。大学精神的确立,首先从文化传承,特别是深度阅读文化经典中来。我们的大学之所以普遍不能操作把经典深度阅读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运作方式,是因为我们还未从理念与思想上确认“文化传承”为大学第一功能、第一使命。

推行以深度阅读人类传统文化经典为主的通识教育是中国所有大学的天然责任。从欧美大学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其重视的出发点等来看,以及无论从通识教育所能产生的影响,还是它能解决的问题来说,通识教育都应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大学通识教育是否切实推行,大学通识教育推行的成败关乎国家安全、关乎民族尊严。当然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素质教育”的概念已经承载不起这个为保存文化传统、为传承文化传统、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特别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要求。我们当然承认在中国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由于大学的分层或分功能,也由于大学的实际水平的差异,通识教育在操作上一定是有差别的。但是有一点必须永远一致,不能不同。那就是通过通识教育,传承本民族文化,吸纳世界文明。这应是所有中国大学宿命式的天然目标,中国大学必先有此共识,然后才可能生此共为。

至今中国高校与教育界都还未从“国家安全”的层面普遍形成对传系中国文明传统的共识而这本就是一个多年来大家虽然也都在说,但却远远践行不够的常识,那就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能切实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不能切实到位地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我们拿什么靠什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是说,我们强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不错的,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大学还是传承文明、传承文化的最重要、最主要的场所则是十分危险的。

据说,美国也经历过一个传统断裂和经典教育的断裂,但却很快用大学通识教育体制扭转了这一状况。“美国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其自觉地植根于西方文明的深处,这最突出地体现在美国现代大学的本科通识教育体制中。简单地说,美国大学并非只有那些专家才研究西方古典文明和西方经典,而是每个本科大学生首先都必须接受高度强化的西方古典和经典教育。”

大学“文化传承”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度开展经典阅读进行的,这也正是美国通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核心。美国人文教育包括两种核心课程:经典阅读讨论(Seminar)和写作(Composition)。这两种核心课程正是我国大学需要认真借鉴的。事实上,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通识教育、人文教育之所以不理想甚至失败,根本原因是“经典阅读”与“写作”操作不到位及由此而来的教育内容的浮泛与缺乏灵魂。中国的大学必须把自己的根扎在民族文化的深处,才有可能枝繁叶茂、树大果硕。

通识教育在文化层面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有效传承文明传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希望通过结合中国实际、依托中国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科学设计与扎实推行,有望用制度化的形式促进已经断裂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接续传承,以回应“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这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尊严崛起、尊严屹立所需,更是中国国家安全地存在所需。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道德伦理大面积无序的现实中,其所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无与伦比,而这正能量的自我凝聚与向外辐射,就必须借助传统与经典文化力量,当然,这个传统与经典必须是中西两种传统与经典的整合、融合。同时,通识教育侧重原典、经典阅读以及重视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将会根本改变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只注重知识点传授的满堂灌问题,在大学里主要应进行知识结构(即能力)、情感素质的教育。中国大学长期直奔主题地“培养人才”阻碍了通识教育的有效推行,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光大,并且因为这种阻碍,直接地导致了中国教育长期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精神,更直接地影响了学生乃至社会的创新素质、甚至各级学生以及中国社会广泛的不读书、也不会读书,特别是缺乏应有的精神素质与文化教养等等问题的出现。(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