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儒家学派

伊洛学派

伊洛学派由北宋程颢、程颐两兄弟创立。二程继承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学说,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二人长期讲学于伊河洛水之间,因此后人又称其所创学派为”伊洛之学”,也叫”洛学”。程颢、程颐在前人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与法制兼顾。这些思想自成一家,独成体系。主要著作有《二程全书》《二程遗书》《二程外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程氏经说》等。南宋朱熹直接继承伊洛之学,并将其发展成完整的理学体系,形成”程朱学派”,之后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官方哲学,影响极其深远。

发展历程

洛学即北宋时期在洛阳兴起的新儒学学派。北宋建国后,历经百年的发展,洛阳地区重新成为儒学发展的中心地带。按照朱熹的理论,这一时期的儒学界出现了以程颢、程颐二兄弟为代表,加之前后时代的周敦颐、张载、邵雍、司马光四人的"洛学六先生",成为一时的学术盛景。其中,二程曾受学于理学大家周敦颐,继承周敦颐的学说,又同张载、邵雍等频繁交往,切磋学术。终于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形成伊洛学派。二程长期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门徒日益增多,成为北宋时期最大的学术派别。著名弟子很多,其中,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临号称“程门四大弟子”。

二程之中,程颢去世较早,因而由程颐继续传播其学。程颐去世后,其弟子仍传其学并有所发展和变化,相继建立许多学派,如:谢良佐创“上蔡学派”,杨时创“龟山学派”,游酢创“廌山学派”,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等创“吕范诸儒学派”,吕希哲创“荥阳学派”,尹炉子创“和靖学派”,郭忠孝创“兼山学派”,王萍创“震泽学派”,陈瓘、邹浩创“陈邹诸儒学派”,周行己、许景衡创“周许诸儒学派”,陈渊创“默堂学派”,罗从彦创“豫章学派”,胡安国创“武夷学派”等等。

在有宋一代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诸多学派相互沟通借鉴,发生深度变革:周敦颐、邵雍、司马光之学为社会潮流裹挟,成为新儒学由草创到繁荣的中介桥梁,张载的关学也兴而转衰,被洛学改造后吸收。唯有洛学刚健飘逸,以其深刻自省、积极用世且勇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气质,成为后来理学家趋之若鹜、潜心追求的顶尖学问,最终奠定了宋代理学基础。在其后的七八个世纪里,出现“宋兴于洛阳,元大于苏门,明清再盛于睢水”的发展盛景。最直接且明显的影响,就是南宋朱熹直接继承伊洛之学并发展形成的完整的理学体系,也即“程朱学派”。这一学派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地主阶级的官方哲学,影响极其深远。

学术主张

二程在政治上追随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学术上与王安石“新学”对立,与“蜀学”亦相攻讦,对自己师事的“濂学”并不推崇,与“关学”联系则较密切。

一、天理本体论

此学派提出理学道统说,二程自命为继承孔孟儒学道统,明儒家之道于当世。发展了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世界本体论,以“理”或“天理”为哲学最高范畴,作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最高原则。认为“理”或“天理”永恒存在,创立了“天理本体论”学说。认为 “万事皆出于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有理就有万事万物。他们还认为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遵循它便合乎天理,否则就是违背天理。此学派关于“天理”主宰万事万物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但他们也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二、人性论和认识论

在这一方面,伊洛学派把“天理”和人性联系起来,认为“天理”在人心即为“性”,“性即理也”。强调人性本善,后世之人有“贤”“愚”之分,是由于气禀不同,“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认为“浊气”和恶性都是人欲,人欲横流,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要人们“存天理,去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倡导“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

具体到社会道德层面,二程还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那样的关系,认为社会的贵贱、尊卑、男女有序、夫妇有唱随之礼为“常理”。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对寡妇再嫁。

主要人物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政治上,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程颐,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

谢良佐,字显道,人称上蔡先生或谢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北宋学者。北宋崇宁二年,谢良佐逝世,谥号“文肃”,清时从祀孔庙。著有《论语说》。 师从程颢、程颐,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称 “程门四先生”。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祖籍弘农华阴,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学问渊博,有经邦济世之才,为官政绩突出,爱国恤民,清廉正直,先历官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 “程门四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将“二程”洛学传播至东南等广大地区,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理学南传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游酢,建州建阳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学者称 “廌山先生”。

历史评价

河南二程子以持敬之学教学者。其旨以严恭俨恪为要,其功始于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之间,而推之至于尽性达天知命,盖作圣之基,学者无时而可离者也。

——姜宸英

自尧舜以来,圣圣相传,不越一敬。敬者,彻上彻下,成始成终之道也。

二程既以一敬接千圣之传,而伊川则特为主一无适之解,又从而反复发明之,庶几学者有所持守,以为超凡入圣之地。朱子谓程氏之有功于后学,最是主敬得力。——熊赐履

别人努力一生,是想成为圣人,而程氏兄弟的职业,是教别人怎样成为圣人。

——《如果这是宋史》


参考资料:
1. 伊洛之学 程颢 程颐-儒家学派-儒以修身
2. 伊洛之学 – 故宫博物院
3. 伊洛之学 – 诸子百家大辞典 – 岁年网
4. 宋代洛学命运的历史考察 – 中国知网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