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即将过去的 2020 年,让人刻骨铭心,永难忘记。年初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6000多万人感染,150多万人失去生命,而且数字还在令人揪心地每天攀升,全球经济也因疫情遭受重创,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伴随着这一年载入史册的,还有英雄的中国人民。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以坚韧不拔的决心,排除万难,逆行而上,最终经受住了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时至今日,疫情的阴影并未消散,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0年载入史册的还有一个重大历史节点。这一年,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实现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不仅对中国,对于世界范围内减少贫困人口,都是一个极其重大的贡献,中国的精准脱贫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二
按照中华民族农历纪年传统,这一年叫作“庚子”,这使人们不得不联想到过去的几个“庚子年”,从而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含义。在神州大地上,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历程,孕育和滋养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挠。每一次民族危难都意味着涅槃重生;每一次灾难深重都意味着新的崛起。而维系和支撑着一切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精神,这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根脉和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条长河,从历史深处走来,由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不断吸纳,不断更新,不断壮大,奔流不息,汇入整个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正因为推陈出新,它才具有了旺盛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开放包容,它才具有了如此震撼的宏大气象。
“国学”这个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不太严谨。准确的说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在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有所甄别,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怀旧,不是厚古薄今,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要把我们祖祖辈辈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和指导我们今天鲜活的社会生活,用当今时代的丰富实践和不懈创造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它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希望的曙光,给暮气沉沉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创造了极具革命奋斗精神和厚重历史传统的红色文化。70多年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都在积累和丰富着我们的文化,不断开辟中华文化新境界,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
2021年中国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广泛吸收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底蕴、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四个问题必须解决好:
第一,一定要学习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学、所讲、所传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有根脉,有来源,而不是望文生义、臆断戏说、人云亦云、随意曲解,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沉淀。
第二,一定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必须要有甄别,有选择,而不是全盘接受,把糟粕当精华,把沉渣当珍宝,误人误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经得起时代的检验。
第三,一定要有科学精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用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传统文化,反对把传统文化神秘化甚至宗教化,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第四,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反对故弄玄虚、生搬硬造、卖弄噱头、唯利是图,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中国新征程已经开启,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人民将一次又一次迈出坚定而扎实的步伐,朝着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23年远景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