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西湖水文化初探(七)

来源:西湖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杭州市图书馆学会  周未隼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情报室

这项工程的引水系统有两个,即“北有石函南有笕”。所谓石函,就是石砌的引水涵洞,用闸门控制,石函的启闭,控制湖水的蓄泄。笕即竹制涵管,它是引西湖水至城内六井的专设引水道,埋设于地下,与现在的自来水管道有共同之处。

为了能够“堤防如法,蓄泄及时”,这项工程还有较完善的防洪设施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内笕泄之,防堤溃也。大约水去石函口一尺为限,过此须泄之。”缺岸,即溢洪道,用它保证洪水不漫顶溃堤。这个溢洪道,泄量有一定限制,当洪水超过泄量时,需要打开石函和竹笕的闸门,共同泄之。

为了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白居易除了“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专职管理湖水,严禁破坏堤坝,盗泄湖水外,还特地以浅明易晓的文字写了一篇《钱塘湖石记》,详细地记载了堤的功用、蓄水、放水、保护堤岸的方法,刻石立于湖旁。

因此,白居易主持的西湖工程是一个堤坝、闸函和溢洪道俱全的人工湖,即水库,纯粹是一个由人工控制和使用的水利工程。配以完善的灌溉渠系和严密的管理制度,构成了一个杰出的水利工程,反映了我国唐代工程技术的高度水平。他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西湖水利为杭州地区的繁荣富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水利工程专家和管理能手。杭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为人民办过好事的杰出诗人、文学家,便将并非白氏所筑的天然沙堤–白沙堤改称为“白公堤”(简称白堤)。白氏本人也感到只有治湖这件事,够得上他为杭州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故在《别州民》诗中十分感慨地说:“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荒年。”

“唯留一湖水”就是遏制沼泽化,保存了西湖,在西湖历史上这是划时代的,是“人定胜天”的例证。从长远看,它远远超出白居易自诩的溉田千顷“与汝救荒年”的意义。从此以后,西湖的性质已经改变,它已经从一个天然湖泊演变成一个人工湖泊了。

人工湖泊同样存在沼泽化的过程,余杭的南下湖、肖山的临浦、绍兴的鉴湖和宁波的广德湖等,都是在天然洼地上经过人工围堤筑塘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它们都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先后湮废。西湖成为人工湖泊后,沼泽化的速度也相当可观。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治,也会象上述这些古代湖泊一样,沿着沼泽化的途径,再加上人为的侵占而湮废。当年苏轼就面临着“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熙宁中,臣通判杭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十六七年之间遂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积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的严重局面。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历代较有远见的统治者,都重视西湖的疏浚和建设。如五代吴越王钱爆建都杭州后,曾有方士献策道:“若改旧为新,有国止及百年。如填筑西湖,以建府治,垂祚当十倍于此。”但钱缪却回答说:百姓借西湖水以灌田,无水即无民,何况哪有千年不换人主的? 我有国百年就够了。他不仅没有听信方士话去填没西湖,反而“始置撩湖兵士千人,专一开浚”;北宋苏轼全面整治西湖,他在上呈朝庭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提出西湖不可荒废的五点理由,除第一条(放生池)是官样文章外,其他四条(民饮、灌溉、助航、酿酒)都是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着眼的。他又在《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中,提出了包括设备、修理、分界、违禁、经费和管理等具体办法。苏氏只靠了朝庭给他的一百道僧人的“度牒”,卖了一万七千贯钱,加上救荒余款,以工代账,雇工开撩。从夏到秋,花了二十万工,把二十五万丈葑田全部打撩千净。从此,西湖就烟水森森,顿复旧观,盐桥河也水深八尺。他还用葑草与淤泥,筑成一条长堤,从南山到北山,横贯湖面;堤上建六桥九亭,遍植桃柳、芙蓉,使得“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这就是著名的“苏公堤”(简称苏堤)。他还在西湖中立三座石塔,石塔以内湖面不准种植菱藕。以免再次湮塞。这些“新开界立小石塔”,日后就形成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对苏东坡的浚湖筑堤,当时有人赋诗道:“一朝美事谁能记?百尺苍崖尚可磨;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清波。”苏氏本人也感到无限快感,曾写下这样的诗篇:“我在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唱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苏东坡又致力疏浚了“市井大患”的盐桥、茅山二河,以茅山河“专受江潮”,以盐桥河“专受湖水”,又造堰闸以控制蓄泄湖水,因而“潮不入市”,人民获利不浅。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