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湖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杭州市风景园林学会 陈汉民 洪尚之
作者单位:园文局西湖志办公室
三、雷峰塔的毁圮,是半封建半殖民地
乱世土崩瓦解的象征
从明末到清前期,遭受倭寇野蛮焚烧的雷峰塔,以其裸露的砖砌塔芯所呈现的残缺美,居然成为湖上一大胜景而为人所津津乐道,从观赏的角度看,这自有其合乎审美规律的一面。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期,随着皇帝对西湖十景的重新品题,雷峰塔及雷峰夕照一景,更是成为西湖游人视野与议论中经常出现的目标与话题。甚至连当时尚鲜有光临的外国使团来宾,也被陪同游湖的清廷官员特别引领着前来观赏这一“美景”。乾隆五十八年(1793),以向清帝祝贺寿辰为名访华的英国使团马戛尔尼勋爵一行途经杭州时,对泛舟游西湖观赏雷峰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使团成员事后不约而同地在他们的访华日记或游记中留下了有趣的记录:“王(文雄)大人‘有礼貌地邀请马罗先生(英国使团总管、马戛尔尼的秘书——笔者注)和其他几位团员乘坐一艘华丽游艇游西湖,一条准备饭菜的船跟随其后,湖面上荡漾着无数条供游人消遣娱乐的小船。岸上有达官贵人的宅第,一座皇帝行宫,还有不少寺庙。自山边冒出的小溪流入西湖,上面跨着美丽的石桥’。……在一座山峰上矗着几座宝塔;其中一座位于岬角边上,名叫‘雷峰塔’。‘塔顶已毁坏,上面长满了绿苔和荆棘。据可靠的说法此塔是孔子时的建筑物。在传统戏剧《白蛇传》中,这座著名的塔被用作布景。”21显然,当时人上到皇帝、大臣,下至吏卒、游人,都沉溺在湖山胜景的表面繁华之下,没有人,也不会有人去思索,追究一番雷峰塔“毁于火”的历史缘由与教训,更不曾推想其未来可能遭遇的命运!
震惊全世界的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告终。从此,国势每况愈下,社会动荡不宁,雷峰塔年久失修,沦入风雨飘摇的境地。社会各层,盛传雷峰塔砖能“辟邪”、“宜男”的迷信说法,芸芸众生中对现实和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愚味者纷纷想方设法挖取塔砖奉为至宝,“乡下人差不多都有这样的迷信,说是能够把雷峰塔的砖拿一块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够化吉,所以一到雷峰塔去观瞻的乡下人,都要偷偷的把砖挖一块带家去。”22雷峰塔基不断削弱。民国初年,当局曾在塔下筑围墙以阻隔盗砖者,23“若云鼎新功浩大,且围八尺黄泥墙,斯举旁人皆赞叹,保护塔身计最良。”24但不久围墙为飓风摧垮一角,盗挖者又照旧鱼贯而入挖砖不止,当政者则忙于争权夺利,听任不管,古塔岌岌可危名诗人徐志摩目击当时情景后写道:“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我从不曾去过。……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了危险极了。”25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军阀混战的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危机空前深化,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素称“天堂”之地的苏、浙一带,同样如地狱般一片黑暗。1924年(民国13年),苏、浙战争风声日紧,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军阀、浙江善后督办卢永祥,为争夺上海地盘及鸦片税收,各自联络帮凶,集结军队,策划阴谋,加紧备战。以浙江方面而言,是年1月24日,卢永祥新购飞机6架,雇法国人驾驶,飞翔杭州上空,撒下传单,名为“保卫本省和平”,实系制造战争舆论;6月,皖系军阀、福建督军李厚基被直系军阀孙传芳击败,残部逃入浙江边境,卢永祥派其子卢小嘉前往收编,以充实自身兵力;7月,日本便衣军人频繁出入浙省督署,帮卢永祥提供情报,策划战争,而实际上这些东洋“来客”,同时也是苏督齐燮元的军事顾问;8月,局势紧张,一般市民携衣物向当铺强当,准备逃难,杭垣因现款短缺,由上海运来现洋100万元,各金铺兑金易现者拥挤不堪;9月3日,卢永祥以浙沪联军总司令名义,通电“讨贼”。历数曹锟、吴佩孚、齐燮元等直系军阀的“罪恶”,发动员令,苏浙战争正式爆发。26
注:
21[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第六十一章《黑暗中的微光·雷峰塔》,中译本418-419页,三联书店1993年版。
22《京报副刊》第四十九号,胡宗轩致孙伏园函《雷峰塔倒掉的原因》,转引自《鲁迅全集》第一卷 195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23 徐珂《增订西湖游览指南》三十五页,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一年(1922)十四版。
23释禅一《筑墙围雷峰塔诗以纪之》,引自胡祥翰《西湖新志》卷二。
25徐志摩《西湖记·1918年9月29日》,《徐志摩散文全编》653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6并见《新编浙江百年大事记》190-19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中华民国史事件人物录》,9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