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从《云笈七签》看气法与其他传统养生术的关系(五)

来源: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作者: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哲学专业博士 王彤江

五、房中术与服气

房中术,又称黄赤之术、混气之术、合气之术、容成之术、采战之术、御女术、阴丹、阴道,是有关性生活的方术的总称。房中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当时神仙家的三派仙道之一。早期道教吸收了神仙家的房中养生思想并加以改造和充实,主张节欲宝精而反对禁欲和纵欲。《抱朴子内篇·微旨》曰:“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欲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善其术者则能却走马(按即闭精不泄)以补脑,还阴丹以朱肠,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令人老有美色,终其所秉之天年。”58至隋唐时期,房中术可以划分为四大门类,即以养生为目的的宝精术、以交欢为目的的秘戏术、以治病为目的的医疗术和以优生为目的的种子术。59其中,房中宝精之术历来为道教养生家所重,本节也只着重探讨房中宝精之术对于隋唐五代诸家气法的辅助作用。

《抱朴子内篇·至理》曰:“宜知房中之术,所以尔者,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则行气难得力也。”60说明早在两晋时期,道教养生家即已经认识到行气须与房中宝精之术相结合。本文在“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一章中已对精、气、神三者的关系做过讨论。诸家气法中的重精派把精作为人体生命力的源泉,认为精满则气足,气足则神盈;人如果能保持精满、气足、神盈的状态,就可以达到身心和泰、长生久视的目标。因此,重精派对于宝精格外重视。《延陵君修养大略》曰:“精者,身之根;根者,气之位。精全则气全,精泄则气泄,气泄则神乘而去之,唯精与气须全。”61《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亦曰:“夫长生久视,未有不由爱精保气能致之。阴丹内御之道,世莫得知,虽务于气,而不解绝情欲,亦未免殃矣。”62服气与房中宝精之术都把保养身中精气作为自己的目标,所不同者在于:服气更重开源(培养精气)而房中宝精之术则更重节流(保持已有精气不失)。因此,房中宝精之术提倡“交而不泄”或“数交而一泄”。故《元气论》曰:“知术者,常能岁终不泄,所谓数交而不失出,便作独卧之仙人也。”63《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房中补益》介绍了房中宝精的具体方法:“凡欲绝泻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吸腹。”从中可以看出房中宝精之术对于行气之法的运用。

房中家在保持已有精气不失的基础上,还力主“还精补脑”之说。《抱朴子内篇·释滞》曰:“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64说明早在两晋时期,还精补脑术便已成为房中术的核心内容。“还精补脑”,即把精液炼化为气态之精,并使之沿督脉上行而溯流补脑。《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曰:“非交合,则不能溯而上之。”65认为只有通过房中术与行气之术相配合,才能达到还精补脑的目的。现代科学认为,人的衰老是从大脑开始的;中医理论也认为,脑为制之海,髓海空虚则百病丛生。因此,还精补脑之术与气法相配合不失为道教徒为延缓衰老、强身健体所做的一种有益尝试。

六、结语

隋唐是一个多元文化共融的社会,道教的各种传统养生术也以气法为核心而逐渐走向融合。隋唐多种养生方术之所以能够走向融合,是基于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坂出祥伸先生把道教各种养生术分为“内法”和“外法”,并认为:“无论内法还是外法,作为道教修行都离不开‘气’”。66总之,“气”是构成整个道教养生术理论基础的核心概念。


注:

58王明撰:《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3月,第129页。

59参考胡孚琛著:《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第415页。

60王明撰:《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3月,第114页。

61载《云笈七签》,第350页。

62载《云笈七签》,第366页。

63载《云笈七签》,第329页。

64王明撰:《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3月,第150页。

65载《云笈七签》,第363页。

66坂出祥伸:《长生术》,载《道教》(第一卷),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96页。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